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探索音乐素质教育中开展幼儿歌唱活动的新途径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09-02 08:35:57 |
文档分类: |
学前教育 |
浏览次数: |
66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探索音乐素质教育中开展幼儿歌唱活动的新途径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探索音乐素质教育中开展幼儿歌唱活动的新途径 在当前幼儿音乐素质教育范畴中,歌唱是幼儿喜闻乐见的音乐艺术形式。歌唱使用的“乐器”是自己的嗓音,歌曲是由词曲结合构成的。因此,歌唱是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唯一带有语言的音乐艺术形式,而歌唱又是一种特别便于开展、便于普及的音乐活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唱歌这一教育形式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音乐歌唱教学可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点,还用特殊思维方式,把旋律、节奏、力度、音色,曲式等构成音乐的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将美好的感情付诸于声音表现,从而激发起听者的共鸣给人的美感,表现者的音乐情感与听赏者的音乐情感融为一体,这就是音乐教育手段中的情感因素作用的结果。这种心理因素就是“心灵体操”。而音乐中的歌曲,由于同语言相结合,歌词中德育的作用更加显著。幼儿音乐教材中一些为幼儿喜欢的具有显著德育教育作用的歌曲:《国旗、国旗我爱你》、《值日生》、《小海军》、《一分钱》等等。在幼儿低吟浅唱中,德育的要求就伴随着音乐滋润幼儿心灵,陶冶幼儿情操。
纵观我国音乐教育长期来,许多幼儿教师已形成了一套技艺训练为中心的外显或内隐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无论是在制定教育目标,设计教法还是组织教学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艺训练的目标上重视培养幼儿的正确描写、制作和表达能力上,而忽视了,幼儿的自身对艺术的感受和表现。扼杀了幼儿的审美潜能和创造力。在国外的研究中,美国20世纪极具影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萨蒂丝·科尔曼早在191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林肯学院进行了“儿童创造性音乐教育”实验。它突破了传统的儿童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创造性的进行适合儿童音乐发展的教学实践。对20世纪世界音乐教育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她也指出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