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谈谈班级内非正式群体工作

谈谈班级内非正式群体工作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08-30 13:44:47
文档分类: 学前教育
浏览次数: 4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谈谈班级内非正式群体工作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谈谈班级内非正式群体工作
班级内的学生群体按其组织方式不同,有正式群体(或称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群体之分.正式群体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下形成的,如班委会、团支部、各类班级代表队等,班集体本身也属于校内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由学生自愿结合、自发形成的小团体组织。理论和实践表明,搞好班级工作,必须学习掌握有关非正式群体的知识和教育技能。
一、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各不相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可以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寻找。
(一)心理的需要。这是班级非正式群体形成和存在的主观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学生的正式组织特别是班集体,它是一个统一目标、统一行动、严格纪律的大群体,而学生个体的特征千差万别,他们各自的目标、兴趣、爱好、思想观念各不相同,造成了他们心理需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以说.,无论怎样完善的班集体,无论怎样细心能干的班主任都无法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因而就有可能有学生为了培养兴趣、提高成绩而组成一组,也可能有学生为了表示独立、显示能力、满足虚荣心和权力欲而在班级组织之外另成一派,更有学生为寻找友谊、安全、尊重、认同等需要的满足而自愿加入各类非正式群体之中。由此可见,非正式群休的形成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反映,其形成有必然性。
(二)外因的影响。这是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客观原因,受升学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家庭的一切工作都以升学为中心,忽视学生兴趣、 行长、个性的发展没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多种需要(特别是学习之外的需要),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安排下缺乏应有的文娱活动和自由支配的时间,感到正式组织开展的活动太少或对其活动缺乏兴趣,感到生活单调乏味,这些都会在某种程度上迫使学生成立自已的组织,从中寻找需要的满足。同时,影视书刊中大肆宣扬帮会精神、“江湖义气”,无疑会对极富模枋性、争强好胜而又缺乏应有的判断力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会促使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产生。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谈谈与不同类型家长沟通的技巧 下一篇优化学前教育同盟,提高学前教育效..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