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关于小学生早恋现象的研究 |
 |
上传会员: |
yuyarer |
提交日期: |
2013-12-08 21:01:05 |
文档分类: |
应用心理学 |
浏览次数: |
69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关于小学生早恋现象的研究 (需要:22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3148 关于小学生早恋现象的研究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种因素导致小学生“早恋”现象频频发生。本文对小学生“早恋”现象做了解读,从生理、心理以及外界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小学生“早恋”的原因,最后针对其原因,提出了应对政策。 [关键词] 小学生 早恋 分析 对策 一、解读小学生“早恋” 早恋是指未成年学生把对异性的好感用恋爱的方式来表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从少男少女们自身来看,他们投入“恋爱”的情感因素多数较为单纯,这种单纯性与他们自身的经历、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有着极大的关系。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多数只是把男女之间的异性吸引以及青春期特有的对异性的性冲动作为爱慕的因素,把这些当作爱情来对待。 早恋现象多发生于中学,而近几年低龄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小学高年级出现不同程度的“早恋”现象。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有了朦胧的性别意识,对异性存在着好奇心理,很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是走入少年迈向青春期的前奏曲,是一种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小学生的“早恋”跟中学生比起来,显得更加浅薄、稚嫩,情感不强烈,无意识性较强,称之为“早早恋”似乎更恰当些。总的说来,小学生的“早恋”现象发生于少数学生身上,而且具体情况参差不齐、程度不一,更有隐蔽性,很容易被忽视。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