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浅谈村官腐败的心理、原因及预防

浅谈村官腐败的心理、原因及预防
上传会员: hotiese
提交日期: 2013-09-29 20:57:29
文档分类: 应用心理学
浏览次数: 42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浅谈村官腐败的心理、原因及预防 (需要:2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5278
浅谈村官腐败的心理、原因及预防
【摘要】村官腐败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严重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程。针对村官腐败问题的严重性,我从村官腐败的三种心理即自私侥幸的心理、“极端享乐主义”的贪婪心理、“现实”的心理去分析以及村官腐败产生的心理原因即犯罪主体的反社会意识、个体犯罪的原因、犯罪综合动因论去分析。通过对村官腐败的心理、原因的深刻分析找出对策,总结出了村官腐败的犯罪心理预防的四种方法来论述“浅谈村官腐败的心理、原因及预防。”
【关键词】村官腐败 村官腐败的心理 村官腐败产生原因 犯罪心理预防
腐败从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而“村官腐败”却没有一个特定的定义,我国《宪法》、《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村主任、村支部书记并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序列,其所掌握的权力虽不属于国家权力(有国家授权的除外),但仍属于一种公共权力,该权力来源于村民,即由村民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所赋予的,所以村官所掌握的权力为一种公共权力。村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农村基层组织乃至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过程定义为“村官腐败”。
一、致使“村官腐败”的三种心理
1、自私、侥幸的心理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 下一篇小学教师压力及其压力源的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