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心理学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心理学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08-30 09:47:54
文档分类: 小学教育
浏览次数: 57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心理学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心理学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摘要】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育人性,即它是以育人为根本宗旨的职业。它的工作对象是生动、变化着的学生个体。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鲜明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钻研精神,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学  班主任

 一、科学地了解和认识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要教师,是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这些工作只有在了解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时才可能圆满完成。小学班主任老师面对的是多样的学生,既有阶段性发展的共性特点,又有各种原因造成的个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要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
1.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充分了解这些特点,才能避免用成人的心理来推测学生的心理,避免提出不符合学生特点的要求。
学生的心理发展都具有脑与认知的基础。儿童期的脑还在发育中,很多方面如控制和执行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很多认知能力都与成人不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考虑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
 2.主动关注儿童心理的多样性是成功开展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
    (1)儿童心理发展受环境影响。
由于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儿童,会因为环境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性格。一方面要加强班集体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比如,可以通过班队活动营造温暖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具有安全感、亲密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师生、同伴之间的合作与友好相处,可以满足他们交往的需要,从中学习良好的交往模式。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文化.. 下一篇小学教育发展——儿童行为与家庭..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