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教学语言运用

论教学语言运用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08-29 09:11:25
文档分类: 教育管理
浏览次数: 88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教学语言运用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论教学语言运用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获取知识宝库的钥匙,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手段。教师的语言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反复琢磨,力求准确规范
    课堂教学教师的语言是老师传递信息,沟通感情的重要工具。老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认真研究,反复琢磨,力求做到清晰、简练、准确、规范、合乎逻辑。同一内容,同一意思若能用一句话就可以表达清楚,就不宜分作几句话来讲,如果教师和语言啰嗦、拖泥带水,表达不清楚,不规范,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违背科学性,学生听起来厌烦,无得益。南京师大附小特级教师斯霞有一次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一句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饱满”这个词造句。有的学生说“麦粒长得饱满”,有的学生说:“豆粒长得饱满”。斯霞老师这时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为一挺,头微微扬起,两眼炯炯有神,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样?”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精神饱满”。斯霞老师接着说:“让我们看看大家的精神怎样?”同学们个个挺起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精神十分饱满。斯霞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思的基础,为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词的含义,用自然朴素又准确的体态语言,让学生明白了“饱满”的一词的本义,还理解其引申义,并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既完成了“双基”任务,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语言,力求反复琢磨,准确规范,要求做到:
要字斟句酌,防止语句不通,词不达意,含混不清的毛病。例如“约数和倍数”概念的正确表述是:“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数a就叫做数b的倍数;数b就叫做约数。”有位教师在教这一概念时,没有很好地琢磨“整除”的含义,说成:“如果数a能被数b除尽,那么数a就叫做倍数,数b就叫约数”出现了科学性错误。如数学课中全体实数构成的
语言要规范,合乎逻辑,防止出现语法、逻辑、修辞上的错误。例如:“通过听了老师的一席话,使我们受到了……”“下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第一个……”等等。这些话是常见的教学语言,但却出现了语法逻辑方面的错误。第一句缺少主语,或者保留“通过”删去后面的“使”,或者删去“通过”,保留后面的“使”字。第二句“首先”和“第一个”重复,应删去一个。
语言表述要清楚明白,防止歧义,摒弃口头禅。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不清,含糊其辞,语不达意,不仅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
规范的教学语言要求教师使用普通话。
二、创设气氛,力求生动形象
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如果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给人以深切、感人的印象。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思维水平也受到某些方面的局限,许多抽象的道理和微观的运动和变化,看不见、摸不着、枯燥乏味的知识,如果用一般平实的语言就很难打动学生,难以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调节气氛,创设情境,生动地描述,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呢?
采用例证。抽象理论的揭示,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需要运用典型材料加以论证,加以说明,使之有机地联系起来,结合起来,才能使深奥的理论具体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例如:初中政治《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的第一个问题“人类面临严重的环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 下一篇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随班就读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