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随班就读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08-29 09:10:52 |
文档分类: |
教育管理 |
浏览次数: |
78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随班就读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随班就读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随班就读随着整个特殊教育迎来了改革的春天,同时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演绎为素质教育基础上个别化教育的特征: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众所周知,同样的一个班级,学生个体间的先天禀赋,家庭环境,身体状况不同,学生对教育影响的适应能力及个体爱好各异。因此,学生个体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特殊儿童是侧身斜伸的花儿,有其特殊的内在美。受课改的浸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也要欣赏,对他们倾注爱心。本文试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随班就读的点滴做法,以大家探讨。 一、 人气,养育丰富的人性,随班就读教学之脉 随班就读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一种活动。对象是生命主体,是成长中的人。随班就读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人气旺,是随班就读教学和谐的标志。特殊儿童和所有儿童一样,都应开出他(她)应当开的花朵。特殊儿童由于身心障碍,蓓蕾迟绽,但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性情养育和身心的培养有其特殊性,期盼特殊的教育。 特殊儿童也是人,他们与班级一般的学生不同,主要表现在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他们被家长、学生、某些老师视作“差生”,自感落伍,自卑气馁。他们的自尊心,一旦受挫之后,则会加重自卑心理,从而丧失克服、争取进步的勇气和信心。以至学习越来越困难。随班就读的班级里,教师要善于减轻特殊儿童的心理压力,克服自卑心理,让他们抬起头来生活,挺起胸来学习。事实上特殊儿童并不是德智体美每个方面都落后,有的是音乐殿堂的明星,有的是科技、劳技的能手,有的是体育场的健将。这些都是他们的强项。例如,特殊儿童邵冰飞,由于学龄前摔伤脑部做手术,迟两年上小学,成了班级里的“泰森”,动不动就是出“重拳”,智商很低,被市局有关部门确认为“弱智”,与同学日常交往出现障碍。读书,写字,做其他事,都比其他同学慢一个节拍,转个身子都要一个“时辰”,出手却大大咧咧,开口的声音像摔铁桶。但这样的学生,同样是花朵,是太阳,是生命。同样应该养育人性。接到了这样的学生,教师是选择强制规范,刻意修剪,让他成长一盆美丽的盆景搁置教室角落供观赏呢?还是选择合规律的培植,把这块粗糙的石头放进活水里,依凭水的载歌载舞,任其自然打磨成美丽的鹅卵石。我选择了后者,对他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邵冰飞同学能直面苦难,企盼教师同学的帮助。平时的表现像是有许多话要对老师说。老师便“蹲下来”,倾听他的倾诉,了解到他也有爱玩爱学的项目,比如玩篮球。我就以玩篮球为契机,因势利导。先给了他个“专用”篮球,然后,请体育老师帮助和指导。可邵冰飞开始拍篮球的时候,手像鸡爪一样叉开,怎样也拍不好,经过其他小运动员的帮助,慢慢地学会了拍球、传球、投篮,最后还学会了“三踏步上篮”姿势十分优美。学校篮球赛中,体育教师“特聘”他为“替补”,球赛到了下半场,主力队员累了稍作休息,替补邵冰飞上场,虽然灵敏度不够,速度欠佳,但凭他身高1.69米的优势,抢篮板有点像“小姚明”,他轻松地抢到一个篮板球,对方看他眼睛注视方向以为他要把球“回出”,不了他却转过90度,纵身一跃,一个插板球进网。“两分”,裁判一声赋分清脆响亮,全场“哗——”接着掌声如雷。因为投篮的姿态是正宗的“姚明腔”,同样能“凌空飞”。瞬间的成功完全是瞬间的潜能在释放,使邵冰飞这样的特殊儿童不但认识了生命的意义,同样也发现了生命的意义,还实现了生命的意义。“十无一得”的“理论”破产,玩篮球就是“一得”。教师就由此“一得”延伸,数学教师让邵冰飞认识篮球场的长、宽、周长、面积。并指导实地理解“打半场”的面积是整个球场面积的一半,但“半场”的周长就不是整个篮球场周长的一半了。我让邵冰飞说说打篮球的“开心事”,让他写几句话。于是又有“第二得、第三得”,“得得”相联,亲历体验,自我建构,“弱势不弱”,毛石块自我打磨成“鹅卵石”,彰显独特的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独特的美,就是随班就读教学中的人气美。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