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唐代诗歌中的月意象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08-29 09:01:14 |
文档分类: |
教育管理 |
浏览次数: |
56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唐代诗歌中的月意象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唐代诗歌中的月意象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自古以来,诗人们都对月亮情有独钟,他们赋予月亮许多美称和雅号,如: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他们也为月亮写下了一篇篇动人的诗行 ,如“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月亮意想在唐代被神采飞扬、浪漫多情的唐人发挥到了极致。
一、关于月亮的传说 《淮南子·览冥篇》说:“羿清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古神话也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之不死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的故事,月球本是一个普通的天体,需借以太阳光而反射,才在夜间让人们得以窥见。但因有了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月亮便有了生机。又因其只在夜间这样宁静的环境出现,素有阴晴圆缺的变化,所以月亮便有了神秘而美好的永恒魅力,使人类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嫦娥,又称“素娥”。这个不愿与丈夫共患难,偷服灵药独自飞升的仙女,孤独、寂寞地被困在月球上的广寒宫,永远守着“碧海青天夜夜心”〔1〕的悲剧。在月球上还有“吴刚伐桂”的传说:“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砍之,树随创合。人姓吴名刚,学仙有过,谪令伐树。”〔2〕 传说中月球上还有一只玉兔,日日捣药,年复一年。屈原《天问》中便有“阙利维何,而顾兔在腹”的诗句。嫦娥独守请冷的广寒宫,吴刚伐树,月兔捣药,无休无止,没有停歇,这一切都让月亮蒙上了孤寂的影子,所以嫦娥在中国文学中成为孤独和失意的代表。人们往往对其心生怜悯与同情:“白兔捣药秋春,嫦娥孤栖有谁怜?”(李白《把酒问月》) 相传嫦娥奔月后化为蟾蜍。《淮南子·精神训》说“日中有骏马,而月中有蟾蜍。”于是月亮又被称为“圆蟾”、“玉蟾”、“冰蟾”、“凉蟾”、“霜蟾”、“寒蟾”、“素蟾”、“银蟾”等。 关于月亮的传说让人们对月亮产生了无限遐想。千江有水千江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把酒问月》),因此,人们便望月相思,寄托自己思乡和怀人的情感。然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于是人们望月又有岁月流逝、月是人非的伤世情怀。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