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郁达夫小说零余者的文化内涵 |
 |
上传会员: |
aesxtepe |
提交日期: |
2013-08-21 13:57:26 |
文档分类: |
教育管理 |
浏览次数: |
60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郁达夫小说零余者的文化内涵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论郁达夫小说零余者的文化内涵
郁达夫小说以其大胆的袒露和近乎直白的表述登上文坛,并且以此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小说流派——沉沦小说派。综观郁达夫的小说创作,零余者形象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兼容着社会和个人表层和深层双重的对立和冲突,在内在层面上进行着传统与个人的撞击和整合,并且以个体的存在为基点,对传统文化进行着富有个人气质的反叛和续接,进而对“五四”文化精神进行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的继承和部分丢弃。由此,在诸多矛盾体的产生过程中,引发了诸多苦闷、孤独、敏感、自卑、内省的因子。
一、零余者形象的感情倾向
郁达夫在《零余者》中写道:“令人愁闷的贫苦,何以与我这样有缘,使人快乐的富裕,何以总与我绝对的不来接近。”只因为“我是一个真正的零余者!”①在这里,现实促使作者以零余者为基点进行文本的叙写;同时,作者对于零余者具有情感上的认同。郁达夫比较成功地完成了社会现实与本真自我的交接,在具有“自叙”特征的文本中自然生成了一种自怜倾向。
这种倾向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它经历了作者自我情感的审视和探究,到对现实的反叛与抗挣,最终多愁善感,内在反叛力消融。在这种“起——伏——落”的流程中,作者一方面促成了读者与现实的连接,另一方面也促成了读者与作者本人的连接。
回看郁达夫所处的社会环境,明显存在着传统习俗对国民精神的束缚与压抑。这种情形使作者产生深刻的自省,但同时作者又必须正视身处其中的现实,即使他能深刻地认识到这种文化环境的沉闷与落后,也无法否认自身存在的、对传统文化的承袭。也就是说,郁达夫在这片文化土壤和环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