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分析 |
 |
上传会员: |
aesxtepe |
提交日期: |
2013-08-20 20:07:53 |
文档分类: |
教育管理 |
浏览次数: |
96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分析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分析
今人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曾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作为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意象之于诗歌无疑是关键的,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指出“诗人应该选择‘特征’的东西”,诚然,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并唤起读者无限的遐想。月作为一种意蕴丰富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实现表达“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先秦时我国就产生了“嫦娥奔月”的传说,《诗经》总提到月的诗也是层出不穷,同时明月更是演义了一代又一代骚客才子的怨夫思妇之作。
月到了唐朝时达到了一个发展高峰,那时的著名文人如李白、杜甫、王昌龄、、李商隐、孟浩然等都曾寄情于月,他们常是一卷在手,餐风饮月,月下窗前,精心细品,或惑之,或寄之,或怀之,或思之,或忆之,沐一身月辉,纳一缕月光,旨趣益远,抒胸中浊气,释天地愁绪,法自然天趣,得万物之灵。在这些咏月的大家中,写月写得较多切非常出色的当推李白,李白现存诗九百余首,在这九百余首诗中,明月意象出现了76次,居于他所写的天、地、日、月、云、雪六种运用最多的天象类意象之列,而提到月的诗句不少400处。前代画家爱画李白捉月图,李白泛月图;《唐摭言》甚至以“水中捉月”作为李白生命的归宿点:“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这与其说是以讹传讹,不如说它反映了李白与月 一种非同寻常的关系。在李白的诗中,明月意象蕴藏着巨大的人格力量及深刻的哲理精神,完成了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意志的转变,使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月亮主题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不仅有灵魂飘逸的物境,更有饱含了作者人格意志的“我境”,物我之境的交融显示出独特的意境之美,而月亮世界里的李白,则以其独特的浪漫性渗透这物我之境,表现出作者强烈的个性特征,使月亮犹如陶渊明的“菊”,陆放翁的“梅”一样,成了诗人李白的化身。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