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语文教学中对文本多元解读思潮的思考 |
 |
上传会员: |
aesxtepe |
提交日期: |
2013-08-20 05:47:08 |
文档分类: |
教育管理 |
浏览次数: |
42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语文教学中对文本多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语文教学中对文本多元解读思潮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教学愈来愈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张扬学生个性。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多元解读”的引入课堂在打破传统教学中追求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解放学生的思想方面无疑是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教学中过分追求多元化的解读已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产生了歧义,甚至出现了负面影响,这又是新课改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在我们一些公开课、展示课上就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笔者曾经听了《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下面是课文结束时师生的一段问答。师:乌鸦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了,乌鸦后悔极了。你有什么话对乌鸦和狐狸说吗?生1:乌鸦,你可不能再上当了。生2:乌鸦,狐狸说这么多好话,就是为了让你开口掉下肉来,以后你再也不能上当了!生3:狐狸,你真能骗,竟然能把乌鸦嘴里的肉吃到了。生4:狐狸,你很聪明,为了吃肉真会动脑筋。生5:我们要像狐狸那样会动脑筋,随机应变!生6:我们要向狐狸学习,遇事肯动脑筋!……
狐狸从开始的“骗子”到最后学习的“榜样”就在学生的多元解读中完成了,这不能不说是多元解读的尴尬!这又使我想起多次听课中听到的《狐狸和乌鸦》故事续编:说的是乌鸦又一次得到了一块肉,让学生接着编。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编的故事又是狐狸的一番花言巧语后巧妙地吃到了肉,学生们为了欺骗乌鸦帮狐狸想了一条条妙计。在老师“你真行!”“你真聪明”的表扬声中,“聪明”的“狐狸”们“肆无忌惮”地欺骗着“冒傻”的乌鸦,骗子狐狸连连得手,乌鸦懊悔失望。就这样,一只只小“狐狸”们沉醉于自己高超的骗技之中,教室里热闹非凡!
这与其说是教学的成功,不如说是教育的失败!新课程目标注重语文教学三个维度的设计: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述课例中教师无疑偏向了前两个维度,而文本所要传达的情感、价值观就在学生的多元解读中被毫无声息地蒸发掉了!正是在这样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