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09-02 09:18:54
文档分类: 学前教育
浏览次数: 47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期是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发展,对孩子今后乃至一生发展至关重要,此时所造成的任何发展的落差与偏差都会给今后的发展及教育带来很大困难。所以我们要注意观察、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正确认识和分析攻击性行为的性质,寻找其成因,以使我们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攻击性行为是个体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往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形成人际间的良好关系。攻击是幼儿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具有不良行为的幼儿往往不积极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很难集中精力,从而各方面的能力很难发展。由于在交往中常常有攻击性行为,和其他幼儿关系处理不好,常会受到别人的排挤。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因此分析和控制幼儿攻击性行为,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儿教育中一项严峻的课题。现在一般的家庭只有一个子女,父母常把一切的精力和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百般爱护、关心,想方设法的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是霸道和无理的要求,这种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孩子成为家庭中的“小霸王”,孩子入园后这种现象更能明显的表露出来。

一、幼儿攻击性的成因
  (一)一日活动安排不科学、不合理。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 这是根据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疲劳特点决定。而有时在幼儿园却看到这种现象,由于种种原因,孩子常趴在桌上静息或长时间在户外“放羊”,这种长时间的抑制和长时间的兴奋,使孩子的情绪极为不稳定并出现了较多的攻击性行为,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六一”前的节目排练,班里没有节目的孩子终日无事可做,便以打闹等各种不良方式发泄其烦燥的消极情绪。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如何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 下一篇论幼儿教育新《纲要》的改变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