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双语教育利弊说
学前教育作为一个教育阶段,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个体所接受的学前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终身的发展。近些年来,英语已经成为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一项技能,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在英语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物力、财力。学前双语教育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是与之同时,人们对于进行学前双语教育也有着各自的观点。
“学前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小孩正式上学之前,给予小孩一门母语一门外语的教育。但是人们对于“双语”教学的特点存在许多误解和偏差。调查表明,有40%-50%的幼儿园仍然把英语当作一门学科教学在进行安排。我认为,学前双语教育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在儿童首先习得母语的基础上,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通过创设适宜环境,培养学前儿童对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有很多家长不理解为什么要让那么小的孩子学习英语?以前的小孩没有学,小学或者初中学不也一样吗?但我要告诉他们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和国际间交往的日趋频繁,一个以汉、英两种语言为媒介的双语教育正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蓬勃兴起。因此,进行学前双语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许多生理学家和教育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幼儿期是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神经生理学研究证明,最初儿童的大脑两半球都存在着发生语言的形态学基础。对患病儿童施行大脑部分剖离手术研究发现,10岁前的儿童仍能恢复语言能力,而10岁以后则会形成永久的言语缺陷。这一实验表明,儿童的语言中枢尚未定位,此时大脑的可塑性使得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可以不受大脑语言中枢定位的影响,大脑的两半球都可以参与语言的学习。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不易受母语的干扰。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在此时期幼儿对语言学习刺激特别敏感,故而在生理心理上也较易接受这种刺激,从而建立与该种刺激联结的行为(形成经验和知识)。因此在这一时期对幼儿实施双语教育,可以使儿童的语言的获得更轻松、更容易,发展也更迅速。一些专家还认为,让学前期儿童大量接触外语还将会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语言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对学前期儿童进行双语教育有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拥有两种语言的儿童思维的灵活性比只拥有一种语言的儿童要强。此外,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所以进行学前双语教育有利于儿童交流能力的提高。
但学前双语教育也有其弊端。过早学习外语可能会导致将造成“认知的边际效率递减”效应。“刚开始学习外语时,孩子会感觉新鲜,家长也会为孩子的几个英语单词或几句对话感到欢欣鼓舞。实际上,这多是‘泡沫效应’,‘雨过地皮湿’。经常是费九牛二虎之力,孩子学会的一点英语很快就被忘记。即使没忘,小学生花费一个学期死记硬背的单词。同样的知识到高中阶段便容易掌握得多,并且可以理解和运用。过早开设英语,提前透支,反而会影响中学学习兴趣或认知能力,变得迟钝和模糊,表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