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以感恩教育为载体推进学校生命教育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12-09 13:52:23 |
文档分类: |
应用心理学 |
浏览次数: |
217 |
下载次数: |
9
次 |
|
|
下载地址: |
以感恩教育为载体推进学校生命教育 (需要:22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3590 以感恩教育为载体推进学校生命教育
[摘 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学生成长过程最为需要的教育。感恩,绝不只是对父母的简单回报,它更是人的一种责任意识、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其实,教育学生尊重、热爱自己的生命与教育学生感恩父母首先就不矛盾,更可以说它们就是一致的,使生命教育与感恩教育有机地融合,将有效地推进学校生命教育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 感恩教育 生命教育 载体
一、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之间的关系的探讨 1、感恩教育的背景与内涵 “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绝不只是对父母的简单回报,它更是人的一种责任意识、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感恩一词现在在有些中学生看来己经过时了。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随处可见,并己造成青少年道德和人格的缺陷。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小皇帝”浪费粮食,大手大脚花父母的血汗钱,对父母的馈赠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稍不如意就给父母以脸色,把父母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真空”,这种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情绪,正成为中学校园里的一股暗流。中学生中出现的忘恩行为,与中学德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有关。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把“孝敬父母、尊重他人”写进课程标准,作为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2005年秋季,上海市教委推出第版中学生守则》,首次把“学会感恩”写进了中学生守则,让每个中学生都学会感激,懂得感恩,不但对中学生人格的完善、家庭的和美,甚至对社会的和谐,都是大有裨益的,值得大力提倡。事实上,无论在古代还是在今天,我们的道德和道德教育中都不乏“感恩”的内容。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