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分析与研究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12-06 12:57:44 |
文档分类: |
应用心理学 |
浏览次数: |
30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分析与研究 (需要:22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4957 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分析与研究 摘要: 中国的“面子”文化源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文化,产生于中国传统的社会群体意识,“面子”通过在生活中获得成功而获得的,或者是他人赋予自己的威信或名誉。“面子”这一概念还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儒家学说里,人们提倡个人从属于社会的价值观,强调的是个人的需求不要超越社会所给予个人的身份地位。“面子”既是加强道德标准的社会戒律,又是维持个人道德完整的保证。中国人在社会交往中往往讲究“赏脸”、“留面子”,尽量避免“丢脸”。因此,在交际实践中,为了给自己面子,也为保留对方的面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礼貌语言,即在不损伤自己面子情况下向对方表示礼貌。当不得不使用有伤面子的言辞时,采用的策略往往是先肯定后指出不足,或先赞同后摆出分歧,这就是所谓“求同”。因此,礼貌和面子对于实现交际中的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1、“面子”的概念 “面”在生理学上本来就是指脸,这种用法在诸如“面貌”和“面目”之类的组合词中仍然可以找到。“面貌、面目”也是脸的意思,不过除了这层意思多了外表的意思,而主意却很少为人所用。“面”还可做物体表面讲,“表面”意为外观,如“桌面”是指桌子的表面,“地面”则为地的表面。而“面子”是“脸面”是“体面”,在中国是一种文化。“面子”是中国人一种重要和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所谓“面子”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声望或地位,是通过成功和炫耀而获得的。“面子”代表获得的声望,是拥有的社会地位,还包括了个人成就与品格,是一个人经社会认可的“自我”和影响力的代称,由此也就形成了个人与他人交往的心理距离,强调的是个人的成就和品格与“面子”大小的关联,“面子”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依据自我表现作出的评价,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所应有的心理地位,与身份、地位密切相关。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