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校园暴力与学生犯罪问题研究 |
 |
上传会员: |
hotiese |
提交日期: |
2013-09-30 19:26:41 |
文档分类: |
应用心理学 |
浏览次数: |
24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校园暴力与学生犯罪问题研究 (需要:2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4333 校园暴力与学生犯罪问题研究
[摘要] 作为正常社会上有自主意识思想的一个人,不仅需要身体机能上的健康,更不可缺少的是其心理的健康。青少年学生具有青春期发育中、体能增强、行为能力提高的身体机能特点,但同时也有情绪不稳定、易受引诱、易被群体影响、叛逆等心理特征。因此青少年最易成为暴力和犯罪的受害者,同时也极可能是暴力和犯罪的施行者。校园暴力与学生犯罪对社会的影响已经是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青少年学生作为社会敏锐的观察者,他们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混乱当中,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有效的引导,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校园暴力与学生犯罪问题就是其中的突出问题之一[ 甘春华,《浅谈校园暴力与学生犯罪》,《科技资讯》杂志,2007年第27期。]。笔者作为有多年从事刑事辩护经验的律师,现从当今社会校园暴力与学生犯罪的现状、外部和自身心理原因、预防与对策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校园暴力 学生犯罪 外部原因 自身原因 预防与对策 一、校园暴力与学生犯罪的特点及类型 (一)校园暴力与学生犯罪的特点 校园暴力和学生犯罪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学生与其他社会人员之间发生的在校园内及校园周边地区具有敌意的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的暴力犯罪行为[ 陈倩;李瑱,《校园青少年暴力犯罪若干问题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第S1期。 ]。笔者分析,涉及校园暴力与学生犯罪的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行为时的心理状态看,校园暴力与学生犯罪大多属于即时情况下激情诱导而为,实施暴力或犯罪时大多是临时的起意并非有蓄谋或准备意识,而且当施行主体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则更易产生暴力及犯罪行为;2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