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我国各地都处于城市化、工业化高速推进时期,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原先的农民面临着转型为城市市民的问题,目前已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农民市民化问题,目前多从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面临的问题和市民化制约因素以及市民化策略,以城市为主体的立场上研究。本人家庭为农村集体土地拆迁安置户,住在芜湖市鸠江区农村集体土地大型拆迁安置区鸠兹家苑。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进入大型的住宅小区后因文化价值观差异和角色认同等因素对的市民化的影响有切身体会。
本文以鸠兹家苑为例,通过对该小区以体验观察、深度调查等,依托第一手资料,在社会文化层面分析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市民化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社保机制、加强社区管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培养市民意识,促进文化融合、角色认同,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观点。
关键词:城市化 失地农民市民化 文化途径
目 录
前言 1
一、农民市民化及其文化特征界定 1
二、市民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文化认同的现状 1
(一)公共意识 2
(二)社会交往 2
(三)角色认同 2
(四)文化生活 3
三、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文化认同的障碍因子分析 3
(一)体制性因素 3
1.社会保障体系差异对角色认同的影响 3
2. 社区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滞后对居民素质的影响 4
(二)非体制性因素 4
1.传统观念对接受城市文化的影响 4
2.社会关系变化形成的对人的心理支持的缺乏 4
3.社区中城市居民对入住的失地农民的偏见 5
四、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文化路径选择 5
(一)加速城乡统筹步伐,营造和谐的制度文化环境 5
(二)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社区管理 6
(三)加大宣传示范,正确处理文化认同中的“破”与“立” 6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扩大失地农民社会交往圈 6
(五)加强对失地农民市民意识的培育,实现角色转换 6
结语 7
参考文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