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社区组织管理的新模式谈居住区规划结构
中文摘要
城市住区常具有人口密度高、建筑容积率高、绿地率低等特点,往往存在人均户外活动面积不足等情况。
本文通过对城市住区的调研和对资料的分析,找出目前我国城市住区道路及周边环境设计普遍存在的缺点如;道路空间封闭,呆板,道路周边景观单调、重复等特点,并提出通过道路与周边环境的整合,优化设计,来改善目前住区道路封闭、呆板的形式,同时创造居民舒适的休闲活动场所,改善住区居民休用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另外还从居住区生活设施的规划设计角度出发,以北京近5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发展变化为基础,引发了一系列居住区生活设施规划建设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相接合的思考。结合对北京市部分居住区、居住小区的实地调研,提出街区型居住区规划设计模式是调节居住区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一个有效方法。
作者通过对南京和北京二十余个城市住区的实地调查,结合资料文献的查阅,对道路及周边优化设计进行探讨;
第一章,对住区居民的户外活动的人员特征,活动需求及活动对场地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寻适于路边开展的活动内容,指导道路周边小环境设计。
第二章,为居住区生活设施实地调研总结,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规模、不同阶层的居住区调研数据的总结,可以反映出现状生活设施建设的长处和弊端。
第三章,剖析国际国内成功实例的同时,提出居住区生活设施规划建设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相结合的建议。
[关键词] 居住区道路 优化设计 多样性 人车分流 人车合流 开放非对称界面 居住区生活设施规划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和谐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 论 III
1.1问题的提出 1
1.1.1空间形式单调 1
1.1.2交通功能单一 1
1.1.3多样性场所缺乏 1
1.2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确定 2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4 研究的方法 3
1.4.1 文献研究 3
1.4.2调查研究 3
1.4.3分析综合 3
1.4.4 实例解析 3
第2章、 住区道路与周边环境 3
2.1住区道路现状 3
2.1.1住区道路分级设计 3
2.1.2住区道路交通组织 4
2.1.3住区道路布局模式 5
2.2 住区环境中交通空间“多义性” 5
2.3 道路及周边适宜的行为 6
2.3.1住区户外休闲方式 6
2.3.2居民活动场地需求与道路周边关系 7
2.3.3住区道路及周边适于进行的活动 8
第3章、北京市关于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 8
3.1.宏观调控 10
3.2.布局原则 10
3.3.社区建设 10
第4章、北京市居住区生活设施发展过程和建设现状 11
4.1北京市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和主要类型 11
4.1.1北京市居住区生活设施建设和使用现状 12
4.1.2北京市居住区生活设施建设现状有以下特点: 12
第5章、生活设施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相结合的实例 13
参考文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