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
 |
上传会员: |
志存高远 |
提交日期: |
2013-05-23 17:20:14 |
文档分类: |
小学教育 |
浏览次数: |
35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2534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创新意识的概念
从哲学上理解,创新意识就是人改造世界,创造新的物质和精神新产品的自觉主动的觉察活动,它是人的高级主观能动性;它是具有决定性反作用的高级意识活动;它是人类创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主体的内在动力。
从心理学看:意识是指人的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凭借语言实现的心理反映,即人对客观现实凭借语言的自觉反映,也就是有意识的反映。创新意识即应理解为凭借语言的自觉创造的心理活动,或创造新事物的自觉心理活动,或有意识的创造心理活动。
从上述概念来看,本人认为心理学和哲学两方面的理解完全可以结合起来,对于小学生的创造活动过程,一方面创新意识是创造活动内在的动力,是创造活动的开始并始终影响着整个创造活动,也是创造活动培养的最高目标;另一方面,创新意识是在创造实践中产生、发展、检验与论证,由实践到意识,又由意识到实践,螺旋上升发展,一直贯穿于发明的全过程。
二、创新意识的因素
(一)、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综合分析每名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找出适合的教育方法,这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前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应因材施教。受性格、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多维性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思维惰性较强,习惯于等待老师公布答案;有的学生虽喜欢思考,但不善表达,老师提问时他们往往闭口不答;有的学生表现欲较强,总希望能第一个回答问题,但常常是不加思考,脱口而出。因材施教要求我们兼顾上述各种学生的行为方式,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对待第一种学生,我们要主动提问;对待第二种学生,我们则应鼓励其表达自己的见解;对待第三种学生,我们应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帮助他们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
此外,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已有的不同想法,对学生提供的不同答案,要认真分析,切不可将自己的理解方式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
(二)、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