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小学数学教学中过程性目标的体现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10-12 09:17:29 |
文档分类: |
小学教育 |
浏览次数: |
65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小学数学教学中过程性目标的体现 (需要:22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3634
小学数学教学中过程性目标的体现 [摘要]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设计具体的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要做到这点,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就必须时时重视过程性教学目标的体现。做到理解一个目标:经历——体验——探索。采用三种形式: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助探索。坚持一个原则: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关键字]过程性 经历 体验 探索 合作交流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越来越集中于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二十一世纪,既为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也向传统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明显强调智力目标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总是要求学生掌握什么知识点,培养什么优秀思想品质,而忽视了教学过程性目标的体现,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经历、体验、探索”。也就是说忽视了学生,强调了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于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第一目标。教学时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只强调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的工作都以学生是否掌握书本知识、能否通过各种考试作为最终目的。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课堂上缺乏人际间的交流,很少看到观点的交锋和知识点的碰撞,更谈不上创新,教学呈现方式单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自然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很难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