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素质教育的要义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也就是一切教育者要全身心地去爱学生,为学生着想,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教育、个性心理等素质教育的基础。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当前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优越的环境也给学生素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普遍任性、依赖心理强、尤其是耐挫方面,不少学生吃不得苦,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曲,因此,注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
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的。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保护学生自我管理的愿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
社会生活有许多行为规范需要人们去遵守、去适应,否则就会处处碰壁。及时地培育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使他们的个性社会化受到良好的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成熟水平。
2.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持久性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3.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
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内化了的道德责任感,是个人对自己行为所负道德责任的情感上的道德评价。具备自我管理能力会促进外部行为要求内化为道德品质,如果没有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就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促进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行为的可控性
当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后,遇到问题就会以较高的道德水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到处世不慌,临危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