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者 |
 |
上传会员: |
pengcheng |
提交日期: |
2014-06-29 22:23:33 |
文档分类: |
文档下载 |
浏览次数: |
53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者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者
宓君
(宁海县跃龙教育集团黄坛中学 浙江宁波 315606)
摘要: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现状,解释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以及主体参与意识的实现方法。并举例说明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主体意识;主体参与意识;主体性
一.引言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由于我国人才选拔方式的局限性,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授,而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学习的主动性受到了限制,产生了所谓的“高分低能”的学生。为了突破这一教学瓶颈,“新课程改革”被提出,它旨在鼓励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新的课程改革目标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被高度重视。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大量资料,就目前普遍的课堂教学现状,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实现作了系统的整理与研究,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体现的理论更趋于完整。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者
二.普遍的课堂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以“应试”为目的,以“高分”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使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满堂灌,学生默默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了大量的知识,可至于学生真正接受并理解、消化了多少,却不得而知了。这个本应摒弃的低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却普遍存在于各个学校中。
三.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随着传统教学的弊端的不断突现,新课程改革的口号被提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随之出台。在《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指出: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思想和升学取向的狭隘的课程定位,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新课程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学校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都必须要通过学生主体内部积极性的调动,经过个性内化才能实现。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者实施课堂德育,关注学生主体特征
如果要加强德育过程中的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关注学生主体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根据学生主体需要去推动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有需要了,有需要了才会花心思想如何把事情真正做好,真正做出花样来。其次,要关注学生主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这就是德育的最终目标。因为德育工作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融入学生自我的情感,并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才是有效果的,有实际意义的德育。
3.2 改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人的主体性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人自觉能动的活动而获得和创设的。学校教育,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的主要阵地。
3.2.1 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
目标给人以方向,是人进行主动探知的驱动力,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是要树立目标
3.2.2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激发主体探究
在遵守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挖掘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增加,改进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可以采用这样的例题来讲解:你喜欢吃面吗?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很细的面条,如图所示: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者
这样捏合到第次后就可拉出128根面条。
本题的背景来自日常生活,是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但问题的解决,却需要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将问题的解决准备定位在“”的数字模式上,这是一个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数学化”过程。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