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基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数学教学设计

基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数学教学设计
上传会员: pengcheng
提交日期: 2014-06-28 17:10:07
文档分类: 文档下载
浏览次数: 76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基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数学教学设计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基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数学教学设计
                             奉化市裘村初中  柯本德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七年级《平行线》一节公开课教学中,数学教师出示:已知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要求学生经过这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数学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结果有几个学生拿着一把尺用手向上推,画出一条直线,只有少数几位同学作出了平行线,而且个别学生还是通过看书获得的结论。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的这种现象,我想这不能怪学生,因为现在的很多学生毕竟缺乏生活实践经验,也很少与社会相沟通,从社会上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少,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也就变得很正常。同时我认为,这跟平时数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够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关。基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新课程标准(初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懒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中数学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画出图形或制作出模型,并经过自主探索,从而主动、形象的获取知识,数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这种动手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教学活动应让学生动手参与
心理学研究认为:“多感观的协同作用能使认知活动更有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是一向被数学教师所重视的,我们也重视让学生动手,但更多的是让学生动手“做题”。“动手实践”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多动手,亲身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也能开发学生智力。通过积极的动手、动脑,大胆的思索、探讨、创新,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的思维发展,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识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例如,在《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一节的教学中,不应只是数学教师拿着一个立方体纸盒用剪刀自己来展开,或者只是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了事,应该让学生每人都准备好纸盒、剪刀,每人都参与操作,(大家会发现:部分同学因为没考虑更多,结果把某个面单独剪下来了,基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数学教学设计
得到了一个不完整的展开图。)我们会发觉同学们的兴趣很浓,而且得到了很多种不同的展开方式,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经验、又学会了知识,同时数学教师也解决了立方体的多种展开形式的教学要求。可见学生完成数学实验,获得了数学学习的体验。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折纸等方法做几何模型,完成几何实验,或直观的得到几何结论,或为空间想象提供直觉依据;可以用掷骰子、摸红球、抛硬币等方式直接面对概率问题;可以玩纸牌、卡片、火柴棒等游戏,体验规律,获取对数学算法的好奇心。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上首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在自身上就要有让学生通过动手来获取知识的意识,这无疑一举而多得的好方法。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数学教学教材 下一篇有效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