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李杜诗歌的艺术比较 |
 |
上传会员: |
风吹麦浪 |
提交日期: |
2013-05-25 20:40:24 |
文档分类: |
教育管理 |
浏览次数: |
57 |
下载次数: |
1
次 |
|
|
下载地址: |
李杜诗歌的艺术比较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2754
李杜诗歌的艺术比较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瀚海中,并立着两座光焰万丈的高峰—李白与杜甫。这两位天才,不仅代表着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盛唐的高度艺术成就,也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李白将浪漫主义推向高峰,杜甫则把现实主义推向高峰。他们都是充分继承了中国诗歌久远的传统,而登上了诗歌艺术最高境界的诗人。下面将他们的诗歌从题材、体裁、风格上做一比较。
一、题材
从诗歌题材上看,李白注重自我,描绘的多是幻境;杜甫注重社会,记录的多是历史。
李白与杜甫所走的是两条相差甚远的创作道路,李白诗作侧重于表现个人的理想和愿望,杜甫诗作则侧重于冷静地描写客观现实。李诗善于把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雄奇瑰丽的意境,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杜诗也用夸张手法,也有想象,但总体来说,偏重于写实。的确,杜甫的诗歌,现实感太强了。从诗歌创作题材选择这一角度来看,杜诗的题材显然是比较集中的,稳定的,贴近现实生活的。他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天下苍生,社会国家。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 首》、《观兵》、《岁暮》等。“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 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不论是“三吏”、“三别”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