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安庆方言的声母特点 |
 |
上传会员: |
海盗宝贝 |
提交日期: |
2013-06-30 21:08:02 |
文档分类: |
教育管理 |
浏览次数: |
73 |
下载次数: |
2
次 |
|
|
下载地址: |
安庆方言的声母特点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安庆方言声母的特点
不说安庆方言的人,听到安庆方言,大多有此同感:安庆话好听难懂。
是的,安庆方言发音淳朴憨厚、腔调蜿蜒柔绵,的确养耳。但是,因为其区域特色浓重,声母、韵母、声调与普通话相比存在着较大差异,加之一些约定俗成的腔调,听起来自然“难懂”。本文试图尽可能地研究其声母特点,以期配合其韵母、声调特点的研究成果,揭开安庆方言之谜。
一、 安庆方言声母特点的成因
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先民来源形成了今天极其复杂的安庆方言。
地里位置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分界线的北岸,东经115°46′—117°44′,北纬29°47′—31°17′。西与湖北省陆上毗邻,北倚大别山跟省内六安市相背,东北、东分别紧邻同省合肥市和巢湖市,南滨长江同江西省隔江相望。
历史沿革 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安庆即有人类生活(市郊张四墩遗址、潜山彭岭遗址均可佐证)。从遥远的古代到秦统一,曾建立过众多的民族方国和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先后为北上之楚所灭亡。为二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战国时,并于楚;秦统一六国后,属九江郡;汉初属淮南王国,后属扬州庐江郡;隋为熙州、同安郡,唐改同安郡为舒州,北宋时舒州隶属淮南西路,政和五年(1115年)置舒州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17年)改为舒州安庆军(安庆之名始于此)。嘉定十年(1217年)安庆知府黄干奏请朝廷,在"盛唐湾宜城渡之阴"即今城区所在地建筑新城,以备战守抵抗金军南下。此为安庆建城之始,至今已有780多年历史,自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到1937年的178年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府所在地。现为省辖市,辖怀宁、桐城、枞阳、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8县和迎江、大观、郊区3区。
人口来源 尽管安庆区域很早就有人类生活,但土著人很少。这大概跟历史上的几次民族大融合、北人南迁相关。许多姓氏的家谱(彭、朱、李、巩、洪等等)都记载着他们祖先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迁来,如当地彭姓的迁徙线路:陕西→徐州(彭城)→江西→安庆。于今,安庆人把“我(wǒ)”读作“enguǒ”,跟陕西人读“engè”十分相近,并且责怪早起的人说“起这么早做么什?上陕西呀!”自江西入安庆,谱上记载(待考)是黄巢起义后,安徽人口锐减,官府将他们的祖先从江西宛昔坝迁入,所以许多姓氏的谱联都是“××家声远,××世泽长”或“××世泽”,“××家声”。
方言所属及复杂性 现行方言划分法将安庆方言归入北方方言区,即北方方言→江淮次方言→安庆土语群。这个土语群受古楚语、赣语、江淮官话黄孝片、西南官话和徽语(吴语)的影响,又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其中,宿松话、望江话、太湖话、岳西话近似武汉方言;桐城话、枞阳话接近江淮次方言;安庆市区、怀宁县和池州市及其辖县(原属安庆管辖)为正宗安庆话,类似赣方言;潜山话正处于这三者的过渡地带。各县区话语之间、各话语内部均有差别,仅太湖话就有着明显的县城、南乡、北乡、东乡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