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浅谈“伤痕文学”的历史意义

浅谈“伤痕文学”的历史意义
上传会员: 海盗宝贝
提交日期: 2013-06-30 20:58:02
文档分类: 教育管理
浏览次数: 52
下载次数: 2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浅谈“伤痕文学”的历史意义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伤痕文学”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全新的文学思潮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伤痕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它的历史意义是不可否认的。
第一,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伤痕文学”是对文革的整体否定。
第二,在“伤痕文学”中,人们发现的久违了的悲剧精神。
第三,在“伤痕文学”中,开始注重对普通人的刻划。
然而,“伤痕文学”的局限又是十分明显的。
  第一,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伤痕文学”对文革的否定不够深刻。 
第二,在艺术表现上,“伤痕文学”显得十分幼稚。
第三,“伤痕文学”作品中虽然重新出现了悲剧意识,但其悲剧精神却具有表层性的弱点。
第四,“伤痕文学”模式化的喜剧结尾。



关键词:“伤痕文学”  历史意义    “思潮”   “文革”    












浅谈“伤痕文学”的历史意义

“伤痕文学”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全新的文学思潮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伤痕文学”的出现是有其历史根源和时代背景的。首先,“伤痕文学”是以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为历史起点的。文化大革命对灵魂的摧残尤其容易造成惨痛的心灵创伤。人们只有在挣脱了精神枷锁、真正思想解放之后,才能意识到这“伤痕”有多重、多深。这是“伤痕文学”喷发的历史根源。其次,文革后,中国人民虽然在政治上解放了,但由于两个“凡是”未 被推翻,“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依然流行,所以文学理论与创造仍受到严重束缚,以致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特现象。随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当代中国才真正出现转机,文学才走上康庄大道。这种社会情势正是“伤痕文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伤痕文学”又有着与其它文学思潮不同的思想内涵。新时期文学首先必须面对的是文化大革命,所以“伤痕文学”自然而然地以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时期作为重要内容。当时的文学作品或以悲欢离合的故事,或以鲜血淋淋的场景,对长达十年的大动乱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精神创伤予以了“字字血、声声泪”的强烈控诉,对肆虐横行的“极左”路线予以了强烈的谴责。这便是“伤痕文学”的核心思想内涵。 
    但是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伤痕文学”并非只有其思想上特点,其实也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的历史意义是不可否认的。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小学生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下一篇论宗教对冰心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