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节奏感培养与形象思维参与举隅 |
 |
上传会员: |
00bym123 |
提交日期: |
2023-03-26 09:40:49 |
文档分类: |
教育管理 |
浏览次数: |
0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节奏感培养与形象思维参与举隅 (需要:2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5463
|
目录 (一)肢体语言的参与2 观察表明:多数幼儿喜欢运用这种肢体语言进行学习2 (二)言语语言的结合3 1、借助语言游戏帮幼儿理解节奏3 2、借助故事帮幼儿理解节奏3 (三)符号语言运用3 1、绘画形式的运用3 2、图形谱的运用4 二、利用辅助物培养幼儿节奏感4 1、打击乐器的配合4 2、实物的运用4 参考文献:《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朱金玲5
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节奏感培养与形象思维参与举隅
关键词:教学活动、节奏培养、形象思维 论文摘要: 增强节奏感是音乐教育四大功能之一,它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自感受到音乐中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体会音乐节奏的魅力。我国早期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游戏完全符合儿童的本性,幼儿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的兴趣却是不持久和易转移的,尤其是节奏感知能力更为抽象,幼儿掌握起来十分困难。那么,如何运用游戏化教学使抽象的节奏变为形象的感知?如何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掌握节奏能力时保持长久和浓厚的兴趣呢?几年来,我在培养幼儿节奏感方面重点进行了一些思考。我利用各种形象语言及辅助物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知力。形象思维手段的运用是一种很好的视觉参与,使幼儿在活动中乐此不疲,节奏感知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