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长的威信
[摘要] 作为一名校长,必须在师生员工中具有一定的威信才能凭借手中的权力履行职责,才能做到政令畅通,上下齐心,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那么,校长的威信来自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校长自身的素养和主观努力,二是来自外界的宣传和认可。
[关键词] 校长 威信 自身素养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不仅需要有真抓实干的作风、科学的管理方法,而且还需要有崇高的威信。何谓:“威信”?即声威信誉,众所共仰的声望。《汉书·隽不疑传》:“京师吏民,敬其威信”。简单地说,威信就是威信和信誉,一个有威信的人,就是得到群众尊重、依赖、拥护的人。由尊重到拥护是因为可以依赖,用群众的话来讲就是“信得过”。所以只有“威”而无“信”,还不能说有“威信”。校长在学校里享有威信,就是校长得到师生的尊重、依赖和拥护。威信是校长开展管理活动最宝贵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办好学校有着重大意义。
一、校长的威信对于办好学校的重大意义
1、校长有了威信,校长作出的决定就通畅无阻,这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处理学校各种问题是非常有利的。如果校长缺乏威信,正确的决定也可能遭到怀疑和抵制。
2、校长有了威信,校长发出的号召和提出的倡议,就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响应,这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的远景规划和近期打算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号召和倡议有缺点和不足之处,也能得到谅解。如果校长缺乏威信,尽管提出的想法是美好的,预期的目标是可能达到的,也不会有人相信,甚至受到讥讽、嘲笑。
3、校长有了威信,校内人际关系将是融洽的。即使产生矛盾,出现意见分歧,也能及时得到解决。它有利于创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如果校长缺乏威信,群众中扯皮的事会越来越多。即使校长出面干预或调解,也不会有人听,甚至可能使矛盾激化。
总之,校长的威信,对于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稳定教师队伍,对于培养良好的校风有着巨大作用。
既然校长的威信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校长的威信如何树立呢?笔者分两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校长的威信来自自身的素养和主观努力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人际关系、人格魅力、学识能力。
1、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每个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自然要具备基本的政治素质。那就是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忠实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坚持在治校实践过程中,全面认真正确地贯彻和执行教育方针,依法治校,把实施教育政策法规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树立廉洁奉公、大公无私、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自觉抵御各种诱惑,经受住各种考验。作为一校之长,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政治素质,才能建立自己的威信,才能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办学效益。
2、思想素质
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为,有创新的意识,才有创新的活动。所以说,作为校长,做得对首先要想得对,做得到必须首先想得到。校长的所思所想绝对不应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思维过程,校长的思路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前景,所以说,校长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指挥下属去该去的方向。
一个校长只有拥有新思路才能使学校有新出路,有新思想才能使学校有新发展,从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决策者的校长,必须具有独立的思想,积极发掘思想潜力,能对各种假设提出疑问,并通过独立思考来加以解答。正如惠特利在《领导与新科学》中所指出的那样,有思想的领导者观察的是跨时代的运动模式,并把重点放在韵律、流动、方向、形态上,放在完成他们组织的工作所需要的关系网和干劲的发挥上。由此看来,一个有思想魅力的校长,一个有着良好思想素质的校长,能够给师生员工指明发展的方向,带来发展的前景,这无疑会更好地获得师生员工的信任和拥戴,从而增强了校长的威信。
3、人际关系
校长的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校长的决策的实施,要靠广大教师来完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校长的威信,使广大教师更积极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校长工作,贯彻校长的思路,实施校长的治校方针。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1)要求校长要胸怀仁爱之心。唐太宗说:“勇士方知义,智者必怀仁。”要信服于人,必须存仁守义,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及时解决教职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的问题和困难。“仁”就是人性化的管理,以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为出发点。这就要求校长要有宽容的品格,与教职员工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坦诚的沟通,遇事多加以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为教职员工着想,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火药味,多一点引导激励,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宽容理解,少一点空洞指责。
(2)要求校长对教职员工要有真诚和蔼的情感。情感是一种凝聚力,要把情感因素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对教职员工要真心爱护,诚心关怀以礼相待,教职员工心中就会有全局、就能想校长之所想,急校长之所急。遇有评职称、升工资、分房子等涉及教职员工利益的事情,校长要公正无私。对个别教职员工在这些问题上出现嫉妒、埋怨之情,甚至心理不平衡的时候,校长应多与教职员工谈心,及时消除不良情绪,化解矛盾纷争。这样教职员工的心理得到了校长的理解,人格上受到校长的尊重,心理障碍就会消除,就能身心愉悦地开展工作。
(3)要求校长要识才爱才。教师是知识分子,总是希望自己有用武之地。校长要思贤若渴,任人唯贤,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深入了解教职员工的实际,把真正有才华的教职员工放在适当的岗位上,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
校长真正做到了“以仁爱人,以情感人,以才称职”就能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使校长更有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从而使校长建立崇高的威信。
4、人格魅力
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校长办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校长个人威信建立的重要来源。校长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但校长的权威不能单纯凭法定权力去建立,而应注意培养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要以自己的高尚人格魅力赢得教职员工的认同、敬佩、进而凝聚成校长的威信,使得教职员工人人亲而近之。
校长的人格魅力首先来自校长高尚的道德情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也是校长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一个校长不仅要学识渊博,恪尽职守,更要品德优良,人格高尚。校长要用自己的言行塑造人格的魅力,使广大教师从校长身上看到教师的形象和事业的希望。著名诗人但丁也指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谋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所以作为校长来说,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远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才会有所作为,坚韧不拨、积极进取。这样校长就能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就能抛开私念,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就会在广大师生中树立起无形的权威和声望,使广大教职员工觉得“言真可信、行政可效”,从而激活广大教职员工的奉献热情,产生良好的的道德感染力和“上下同心,其利断金”的合力。
其次,校长的人格魅力来自校长的勤政为民,公正廉洁。勤政为民,是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领导干部道德的价值核心。廉洁奉公是校长的品德基础。所谓“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爱我能而爱我公”,可见廉洁公正能使民心归附,使校长威信大增。廉洁,就是唯俸禄为取,不取非分之财,不贪污腐化,不损公肥私;公正,就是不计个人恩怨,不论交往亲疏,不分彼此,一视同仁。“公则明,廉则威”,校长的威信,来自校长的公正廉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学校的经济管理如招生收费、企业管理、集团消费等工作环节中,校长更要注意坚守廉洁奉公的道德准绳,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办事原则。这不仅是经济收益问题,校长的个人道德问题,更是学校的风气风尚问题,也是事关校长威信威信和形象的问题。如果在这些事情上能秉着廉洁公正的态度来处理,那么自然就会在广大教职员工中形成一种亲和力和凝聚力,自然就会大大提高校长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形成崇高的威信。
此外,校长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校长的个性心理修养上。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必须有健康稳定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待人要忠厚、仁义、热情宽容,为人要正直、谦虚、胸怀坦荡,要坚持民主,以无私无畏的胆量和仁慈宽厚的胸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遇事开诚布公,充分讨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为学校工作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气氛。这样就能形成一种人格力量,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献计献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校形成一个关系和谐、工作协调、团结友爱的战斗集体。
5、学识能力
一个有威信的校长,必须是一个学识渊博、能力高超的校长。所以校长必须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既要研究管理科学,又要学习其它的知识,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知识。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非常迅速,不学习就会落伍,就会被抛在时代的后面。校长要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各种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做一个“学者型”的校长,以学识赢得教职员工的尊重,以学识赢得威信。
一名校长,既要有渊博的学识,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必须具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注意教研教改新动态,善于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研究课题,组织教师研究,大胆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校长只有通过学校这个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才能使教职员工信服。
二、外界的认可和宣传
校长的威信,主要来自校长自身的素质和主观努力。校长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人格魅力、学识能力等要形成校长个人的威信,需要赢得广大教职员工的认可。校长在实施管理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素质、思想意识、人格品德、学识能力,教职员工会看在眼里,自然会作出公正的评价,只有他们认可了,在心里佩服了,校长的自身素养和主观努力才能形成一种具有感召力和向心力的威望。如果广大教职员工对校长的素质、人格、学识、能力产生认同,那么就会积极主动地、发自内心地、无怨无悔地协助校长做好工作,完成校长交给的各项任务。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其实,好事更要宣传。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在如今办学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生源的争夺战愈演愈烈,校长一定要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个人威信,为学校的办学带来优势。校长要尽可能地通过媒体来宣传自己,推销自己,使得自己美好的名声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取得社会的认同,取得家长的信任。
综上所述,可见校长的的威信主要来源于非权力因素:良好的个人素质,较具前瞻性的思想意识,热爱事业,热爱学校,知书达理,待人真诚,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渊博的学识和成功的管理艺术。此外还有外界的评价和舆论的宣传,两个方面既有主次之分而又相辅相承,共同构成了校长的威信的来源。
参考文献:
1、黄强主编:领导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舒夫戈,荣运德:卓越领导术[M],北京:中国文艺出版社,2004.
3、吴敦通:试谈学校领导权威耕耘集,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
4、钟昌怡:校长权威的道德支撑,中国教育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