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美学原理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美学原理的必要性
我没想到语文的教学已经深入细致到字典词典内部中去了,女儿的作业要花很多时间来分析字,如瓮是什么部首,它的第七划是点还是折,它的声母是什么,它的韵母是什么,它有多少义项
这是邹静之在《女儿的作业》中的感慨。
殊不知现在的中学生,从初一到初三,没有一个学期不做诸如瓮字是什么部首,第几笔是什么之类的试题,据有经验的老师说这类题还是经常考的重点考察点。
邹静之的《女儿的作业》早在1997年就警示人们,语文教学再也不能这样存续下去了。时至今日,世人都在呼唤素质教育,一些有识之士勇于实践,也创造了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如魏书生等),但从全局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低的状况,依然没有解决:学生文字基本功差,错别字连篇,堂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府乌鲁木齐写成鸟鲁木齐,吃了一顿饭写成吃了一吨饭;写作更为糟糕,布局谋篇千篇一律,记叙人物万人一面
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号召下,我们的各类学校热衷于盖高楼,安电脑,课堂教学却仍停留在课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考试至上,题海战术的氛围中,大量的电脑教育软件庶几也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学生的文化知识差,思想素质也极为低下。据说某校发生了一起学生殴打老师的恶性事件,围观的学生有二三十名,却没有一个上前劝阻,有的还幸灾乐祸。学生的思想麻木到这种地步,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为什么我们废寝忘食地教书,呕心沥血地育人,而留给我们的却是挥之不去的遗憾呢?让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教学方法吧。我们现在大面积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问答法即老师根据课文内容一路问下去,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这套问答式教学法还是捷克的夸美纽斯创立的,17世纪的,到现在已经300多年了。这样的教学方法,一不能完成语文教育要培养会使用语言文字的有思想的人的任务,二不能完成语文教育要使人变得更美好的任务。因为它既不注重读写教学,也不注重文学教育,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处身立世的世界观的教育。
二、和谐美原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和谐,在中国古典审美中称为中和,又称和,它的基本特性是追求人人相和,天人合一,社会大同。中国古代的阴阳八卦与五行杂错之和,对象的和谐导致内心的和谐,以及主客体相交融的和乐境界,都属于和谐美的范畴。
根据和谐美原理,语文课堂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可谓之为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也可称之为和谐,学生内心求知乐学的心理氛围、师生互动等,都是和谐。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构建这些和谐呢?国内有关成功教育、情境教育、愉快教育的探索,为建立师生融洽和谐的情感关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下面着重谈谈我的快乐教育。
实施快乐教育就是要做到以趣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趣统领课堂。课堂开始兴趣生,解说课文趣更浓,课虽结束趣犹存,引导学生多思善问,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探求欲望。例如,在学习《泰坦尼克号(节选)》时,我可以这样安排教学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