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的工作中的目标管理
摘 要:学校工作的目标管理是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引进和应用,尽管目标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已经
取得巨大的成就,但现阶段我国学校目标管理中存在的不少的问题。目标管理是一种主
动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追求成果的管理方式。根据目标进行管理的有效性,来优化学
校的目标管理,强化其正面效应,减少其负面影响,充分调动学校的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关键词:目标管理、目标体系、杜拉克、有效目标、Y理论、目标链锁
学校工作的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引进和应用。在西方,20世纪60—70年代即已引入教育领域。80年代,我国一些学校管理者开始运用目标管理思想来指导管理实践。逐渐地,目标管理这一现代管理中运用心理方法最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思想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当今世界普遍流行的学校管理模式。本文就对当前学校工作的目标管理进行探讨。
一、现阶段我国学校目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标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在我国中小学管理实践中,由于目标管理使用不当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轻视长远规划,偏重短期效益。学校教育目标具有长效性、迟效性的特点,与之相应,学校管理目标在时限上就有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之分。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容易出现追求近期效应而忽视长远利益的倾向,如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过分注重升学率、高分率,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过分注重培养先进生、特长生,轻视转化教育后进生、问题生;在教职工人事管理上注重使用、轻视培养;在领导班子构成上,重视一时的情趣相投、轻视人员异质互补的长远效应;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上,追求容易显效的改革项目,而漠视基础性、长远性项目;在目标责任制建立后更容易出现追求任期效应,使得短期目标与中期、长期目标相脱节,出现“人在政举、人去政亡”的现象。
2、职责权限难以划清,容易出现部门本位化倾向。学校管理是一个整体化的连续过程。而目标管理却要求按照学校职能部门或学科、班组分解目标,并建立目标责任制。但是,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有许多方面要严格区分目标责任界限是极为困难的,如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就很难具体界定为某一部门的责任。因此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学校各部门之间常常出现执行任务时泾渭分明、以邻为壑,承担责任时互相推诿、大“踢皮球”,成果总结时有功相争的极端本位化倾向,严重干扰了学校整体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