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简析西厢记中对白对人物身份、性格、环境心情的刻画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08-29 08:47:47 |
文档分类: |
教育管理 |
浏览次数: |
45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简析西厢记中对白对人物身份、性格、环境心情的刻画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简析西厢记中对白对人物身份、性格、环境心情的刻画 一、《西厢记》剧本发展及剧情简介; 1、《西厢记》剧本发展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 唐代以后,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令许多人感到遗憾和不满,斥责张生为“薄情年少如飞絮”。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将结局改变,于是出现了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故事有了新结局。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作的缺陷。 以老夫人不得不同意二人婚事,但“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媚,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随后张生进京赶考中状元回来大团圆结局。“王西厢”与“董西厢”的故事情节大略相同,但题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鲜明,艺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2、《西厢记》剧情简介 前朝相国病故,其夫人及女儿莺莺小姐扶灵柩回老家,因路途有阻,寓居河中府普救寺,而书生张君瑞上京赶考,路过河中府,与莺莺小姐偶遇普救寺佛殿,一见钟情。张生想方设法接近莺莺小姐,在丫环红娘的帮助下得以互诉衷情,无奈相国夫人家教甚严,不能有进一步发展。巧的是刚好有贼兵围困,相国夫人别无他法,只能“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张生获此良机,请拜把兄弟白马将军带兵退敌,但随后相国夫人赖婚,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一时走投无路,竟然得了相思病,幸得红娘相助,与莺莺小姐私会成功。后事情被老夫人觉察,拷问红娘,又得红娘一番理论,老夫人不得不同意二人婚事,但“则是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逼张生赴京赶考,取得功名,张生与莺莺小姐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小姐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小姐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二、《西厢记》对白总体分析; 《西厢记》诞生数百年来,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历朝历代都给予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一部伟大的里程碑式的巅峰之作,已经有许多文人墨客进行了深入解读,写了许多精彩的评论,本人才疏学浅,对古戏剧更是所知甚少,而这次因做毕业论文,有此机会仔细拜读,尽管理解有限,仍被其深深折服,不敢有什么长篇大论对其肆意评析,只能选其对白分析一二,学识有限,错误难免,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西厢记》的对白是整个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物身份、性格、环境心情的刻画生动传神,使人物形象饱满真实,栩栩如生。如老夫人赖婚的一节: 老夫人: 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 张生(背云): 呀,声息不好了也! 莺莺: 呀,俺娘变了卦也! 红娘: 这相思又索害也! 很简单的几句话,分别显出老夫人的虚伪,张生的惊恐,莺莺的意外,红娘的同情,戏剧效果很强.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