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
 |
上传会员: |
aesxtepe |
提交日期: |
2013-08-21 14:25:16 |
文档分类: |
教育管理 |
浏览次数: |
74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论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可见,教学要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内心充满喜悦,使他们体验到上课的愉快,体验到学习中取得进步的快乐,从而保持一种高昂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日益浓厚,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乐于学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呢?下面就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情境创设生活化,抓住动态生成
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体现数学生活化,非常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些单纯的生活情境,而对情境中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重视不够,也就是情境创设的动态生成过程不够重视。孰不知情境创设的重要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情境是问题的创设或生成的外部材料,问题需要外部情境和思想、情感等大脑内部情境的联结反应,需要教师创设的情境去引发和生成恰当的问题。当教师设计教学的教学情境提出一些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后,会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形成认知目标障碍,而这个障碍和动作主体、认知对象就是组成问题情境的主要元素。只有当学生发现这个障碍并想要除掉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
如教学二年级的除法应用题时,老师为学生创设了“食品屋”这一生活情景,学生拿着钱到食品屋选购商品。第一层次:老师呈现信息“我带了20元钱,想买饼干……”引发学生提问。甲学生:“得先看看一包饼干多少钱?”乙学生:“一包饼干5元钱,20元钱可以买几包饼干?”第二层次:学生拿着钱,互相提供信息发问,解决问题。第三层次:鼓励学生创新。有学生提出买两样或两样以上物品。教师及时组织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较好地解决了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除法应用题教学,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