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中国新诗路在何方

中国新诗路在何方
上传会员: aesxtepe
提交日期: 2013-08-21 10:21:05
文档分类: 教育管理
浏览次数: 73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中国新诗路在何方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中国新诗    路在何方
  [摘要]:中国新诗八十年历程,经历了诸多复杂的起落,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又一再遭遇到历史性的挫折后,中国新诗如何选择一条走向艺术复兴的道路,这不能不是摆在当代诗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普遍认为,诗歌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诗人本身的问题.诗人应该融进生活,融进时代里,活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个性和滋味来,真正在深切的生命经验中,触及、包容和消化生活本身的丰富,艰难矛盾和希望.让中国新诗折射出属于我们时代的最强音。
  [关键词]: 中国   新诗    未来之路

一、一面鲜艳的旗帜
———中国新诗八十年历程

中国新诗从“五、四”发轫,第一代的开拓者大都是从欧美获日本留学归国的学者型诗人。如:胡适、冰心、朱自清、闻一多、徐志摩、王独清、李金发、鲁迅和郭沫若诸先生。他们开创自由诗与散文诗的目的,与其说是为诗歌开辟新的道路,不如说是为了一个更高更宏大的目标:是要为中国创建现代的新文化。最初,他们也许并没有特别着眼于诗歌的艺术革新,只是把新诗作为向封建旧文化发起冲锋的最锐利武器。面对中国古典时隔三千年来在精神上、艺术上积累得无比深厚、无比繁荣、无比精髓、无比辉煌,凛凛不可侵犯的铜墙铁壁,他们就以胡适的《尝适集》,冰心那零碎的《繁星》《春水》,徐志摩等?“新月派”诗人自由抒情,王独清、李金发等人从西方引进的意象派、现代派陌生艺术形式,郭沫若大声符号的浪漫抒情,鲁迅散文诗《野草》那犀利与沉郁的独语,砰砰然一阵进击竟使得那三千年的铜墙铁壁怡然洞开,封建旧文化最顽强的堡垒被一举攻破,心体的自由诗,散文诗以及后来引进的“十四行”,“彭斯体”等等,居然坦坦荡荡地成为了中国诗坛的主角。第一代大师们创造的奇迹,至今仍令人神往。但是,第一代大师们借鉴西方诗歌艺术成果为中国创建精神自由与艺术多元的现代新诗风范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施展。仅仅几年之后,就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突变,使得诗歌的路向也随之发生变异。
1927年,国共分裂,内战开始,知识分子中激进的左翼,迅速地转向革命斗争,左翼诗人们在屠刀的胁迫下,已无暇顾及艺术的探索与推敲,径直以诗歌作为革命斗争为目的。这时的左翼革命诗歌,自然就形成了“为政治服务,关注现实,以工农大众为工作对象”的风范。这也就是后来被长期推行奉为圭的“政治第一”,“现实主义大众化诗歌”的源头。
到1931年,日本侵战东北以后,中国已面临民族存亡的危机,诗人是民族的神经喉舌,为民族救亡图存的强烈使命感。使许多诗人踊跃地奔赴救亡运动的前哨。中国诗坛从而出现了以左翼诗人为核心的,爱国主义与革命民主主义的新诗潮,但在国民党政府的高压下,这一时期的诗歌,遭到了十分严酷的摧残,诗歌很像是黑夜中的火把,火焰熊熊而四周是不可测度的凶险。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中专学生“厌学逃学”问题分析 下一篇以制度建设促进校长队伍的专业化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