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民族审美文化对古代诗歌修辞的影响 |
 |
上传会员: |
aesxtepe |
提交日期: |
2013-08-21 10:09:01 |
文档分类: |
教育管理 |
浏览次数: |
66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民族审美文化对古代诗歌修辞的影响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摘 要] 民族的文化特点往往要通过文化赖以存在的各种条件综合作用、长期积淀才能形成,深深的融在民族的心理意识中。本文将从民族文化对古代诗歌修辞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古代诗歌 均衡美 含蓄美
论民族审美文化对古代诗歌修辞的影响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各具风格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养育了各种文化类型,这是文化的民族性。任何一种民族的文化特点,往往要通过文化赖以存在的各种条件的综合作用、长期积淀才能形成,深深地积淀在一个民族的心理意识之中,表现在民族审美文化之中。本文将从具体修辞现象入手来分析民族审美文化对古代诗歌修辞的影响。
一、喜新求异的审美文化与古代诗歌的语言锤炼
古人写诗文,喜新求异,注重锤炼,讲究言简意赅,讲究字异而义同,练字之功非常重要,其目的是要将最恰当贴切的词语用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以取得最好的表达效果。词语的选择、锤炼必须富有创新精神,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唯陈言务去”,就是主张语言运用上力求独创、新颖、恰切、得体,这是喜新求异文化心理在诗歌表现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通过对诗歌语言的锤炼,使诗歌语言简洁、凝练,避免冗杂,使诗句达到语句精炼、意境悠远的表达效果,是古代文人对语言常规用法的超越和突破,又是诗人展示才华、卖弄学识的外露,是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惯例。 诗的语言的精炼是指诗中把不必要的字、句删去,尽量用最少的字句表情达意,“凡诗需字少意多,以十字道一事者拙也,约之以五字则工矣。以五字道一事者拙也,见数事于五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