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实践对策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实践对策
上传会员: aesxtepe
提交日期: 2013-08-20 20:52:32
文档分类: 教育管理
浏览次数: 74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实践对策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实践对策

[摘 要]: 1、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准确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2、教师转变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3、以学生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内涵 自主 合作 探究
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改革的日益完善,语文教师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已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与创造性。探讨语文素质教育及其内涵,提倡新的教学方式,已成为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共同话题。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 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准确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客观科学地认识学科性质,有得学科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我认为,以上两句话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对语文课程性质加以说明: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基础课。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语文学科是基础课,是工作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其它各学科的基础,它对学生今后长远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从小学到中学期间的语文学习,都属于打基础的性质。语文的基础性地位用一句俗语“万丈高楼平地起”再恰当不过了。深刻理解语文的基础性,是正确认识学科的重要内容。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试论辛弃疾爱国词的艺术特色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