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途径和方法

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途径和方法
上传会员: aesxtepe
提交日期: 2013-08-20 16:34:43
文档分类: 教育管理
浏览次数: 67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途径和方法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途径和方法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完成教育任务的主力军。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学校中各类人员,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办学的主人,离开对各类人员的管理,办学就成为一句空话。对人的管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人的约束,其实质应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人为本,合理组织人才,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使个体的人在工作中得到自身发展,充分体现人的自身价值。所以说,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既是提高教育工作效率的关键,又是衡量学校领导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什么是积极性呢?心理学把积极性看成是人在心理能动状态下的一种行为的动力表现。它包括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成分,当这些心理成分处于兴奋活跃状态时,人的智力、体力、能力能发挥出最大的活力,成为人行为的推动力。那么人的积极性是怎样形成的呢?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引起人的积极性行为形成的规律从其产生的心理机制来看,它由需要—→动机—→ 行为—→目标引发导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需要是人的积极性行为的基础和源泉。由于需要的驱使,使人产生动机,从而引发人的行为。同时,目标作为行动结果的超前反映,它能促使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对人的行为起着导向、激励等作用。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积极性行为的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人们追求的需要层次越高,目标越明确、动机越强烈,其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越大,因而其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涨、越持久。因此,我们要善于在满足教师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去激发他们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根据人的积极性产生理论和我校教师的一般表现及心理特点,几年来,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努力实践、认真总结,认为应从以下几个途径和方法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一、建立激励机制,满足教师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人生在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种最基本的需要在未得到满足之前,是产生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下一篇语文教学融入儿童生活之我见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