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浅谈唐诗中月的意象

浅谈唐诗中月的意象
上传会员: aesxtepe
提交日期: 2013-08-20 14:17:00
文档分类: 教育管理
浏览次数: 94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浅谈唐诗中月的意象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浅谈唐诗中月的意象
月是个意象,在中国人眼中它是有感情的,是一种感情的寄托,兄弟的离散,游子分离,夫妻的牵挂,儿女的情长,无不寄托于天空中这一轮时圆时缺的月亮,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寄情于月亮的不朽诗作。先秦古人曾通过“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分别发出了“劳心悄兮,劳心骚兮,劳心惨兮”之叹,“僧敲月下门”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明月何皎皎》以“明月”演绎出一代复一代骚客才子的怨夫思妇之作。而“披月踌躇”“揽月自赏”。“望月凝思”。“托月痴想”……这些从古籍古典中衍生演化出来的词语成语,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一份难释的生命情怀,莫不激发古人情爱思恋的浩歌。“三五明月夜,四五蟾兔缺”(《孟冬寒气至》),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浴和沐浴。
的确,诗人应该选择“特征”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而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正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意念和想象。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月在唐诗中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据学者统计,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到月的意象中。李白最爱月,李白之死,就是为捉水中之月而死。“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唐。王定保《摭言》),尽管后人此言不可信,但李白为伟大的月光诗仙,却毋庸置疑的,月里更洁,月里更黑,人生有时,月光无极。李白、杜甫、王昌龄、李商隐、孟浩然……常是一卷在手,餐风饮月,月下窗前,精心细品,或惑之,或奇之,或思之,或忆之,沐一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 下一篇浅谈幼儿园入园引导工作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