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我国农村社保制度分析

我国农村社保制度分析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7 13:23:43
文档分类: 行政管理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我国农村社保制度分析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5896

目 录
一、农村社保制度理论综述1
二、国外农村社保制度经验借鉴2
三、我国农村社保制度现状剖析2
四、完善我国农村社保制度有效建议6
总结语7
参考文献8

内 容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医疗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多项制度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对农村社保制度制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会保障;农村医疗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我国农村社保制度分析
一、农村社保制度理论综述
 农村社保制度政策是围绕农村环境下的农民生活保障问题而展开的。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以五保供养制度和灾害救助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农村社保制度框架,相关理论研究也从这个时期开始;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农村社保制度的则是近几年的事情,特别是03年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06年新的五保政策等等的出台,促使了学界对中国农村社保制度政策的探讨研究:
1、农村社保体系进入路径理论
 关于农村社保制度如何进入议程的话题,从目前来看研究者主要持有三种观点:一是“分离说”,这是受我国现存二元社会结构影响的,他们一致认为,我国城乡差别巨大,农村实行的社保制度也必须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有所不同,实行农村社保要根据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分离说”也是目前学界最普遍持有的观点。第二种是“一体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是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出发的,认为农民也应该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基本保障权利,持这一观点的我国主要学者有李君如、吴焰等。第三种是“过渡说”。其核心观点在于现有的农村社保政策只是作为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为日后城乡一体化做好条件,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有樊小钢等。
2、农村社保政策的发展模式流派
 农村社保制度如何构建和发展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路径上,他们主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地区差异、城乡社保衔接的不同时期等来确定并逐渐形成了的农村社保制度发展模式。现阶段主要有三种理论模式:一是市场模式,即发展乡镇农民职工的养老失业保险。这种模式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下提出的。二是目标模式,即根据建立农村社保制度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农村发展水平从而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制度。三是转型模式,这是针对贫困农村家庭实施的救济型社会保障模式。它是建立在广大农村生活需要已基本得到满足,因此而建立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的。
二、国外农村社保制度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观世界各国,农村养老保障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即社会保险型、福利保险型和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险型是通过社会保险机制为劳动者建立退休收入保障计划。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由农业劳动者和雇主按工资额的一定比例共同承担或由农民本人按其实际净收入的一定比例完全由自己承担,国家通过财政补贴方式给予资金支持。社会保险型养老制度的优点是保险资金筹集由个人、雇主和国家共同承担,不但体现了社会公平目标,而且增强了社会保险基金的互济性,其保障水平和保障程度相对较高,得到诸如德国、日本、美国、法国、韩国等很多国家的青睐。福利保险型养老制度包括全民型和特殊群体型两类。全民型福利保险,其基金来源主要来自国家税收,养老保障覆盖了所有人,保障水平较高,从而导致政府负担加重。代表国家是英国、瑞典、加拿大。而特殊群体型福利保险则主要运用于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通过实行特殊群体养老金救助制度,确保生活特别困难的农村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代表国家是斯里兰卡和南非等。储蓄保险型养老制度的国家代表是新加坡和智利。其保险基金由雇主和雇员按照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共同承担或由独立劳动者个人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自己承担,政府不负担保险费,仅给予一定的政策性优惠。这种类型的养老保险属于个人完全积累的筹资模式,对国家财政压力较小,但互济性差,受保人之间不能共担风险。
三、我国农村社保制度现状剖析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诸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全国农村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数较之于改革开放初期大大增加,以村合作医疗为重点的医疗保险有了较大进展,部分地区解决了部分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等等。但是,在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农村社保制度工作出现了新情况,面临着新形势。
(一)传统的农村社保制度功能削弱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在对农村社保制度进行适当投入的同时,依靠集体经济和家庭保障功能的支持,并充分发挥土地这种保障效能低、但最有稳定性的保障手段的作用,使传统的农村社保制度得以维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农村集体、家庭和土地等传统的保障功能由于多种原因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先从农村集体保障功能来看。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变了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实行了以分散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这种经营方式的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与之相适应的分配方式的变革,使集体的内部积累机制受到严重削弱。以前的分配方式是劳动成果归集体所有,留足用于发展生产的公积金和用于公共福利事业的公益金,剩余部分分配给社员。现在分散经营,农民的劳动成果归个人所有,除了上交农业税和各种提留外,发展公共福利事业的公益金难以提取,集体保障的基础几乎不复存在。原先由集体经济负担的烈军属群众优待和五保供养,能够实行优待工分,集体处于主动地位,表现为“给予”的形态,便于操作;现在只能采取现金或实物的形式向农民征收,集体对广大农民来说,处于“索取”的被动地位。其结果是影响了集体对社区保障的投入,使集体丧失了对农民的福利保障。 
再从家庭保障功能来看。家庭既是人们组成社会的“细胞”,又是人类赖以繁衍、进行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单位。没有家庭的自身保障,家庭作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就失去了存在和延续的内部动力。然而,正如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冲垮自然经济,新的生产方式必然代替旧的生产方式一样,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家庭保障功能正在降低,这给农村社保制度带来了新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二:一是虐待老人现象比较普遍。据《中华老年报》报导,山西省有关单位近4年来已接待处理老人来访2万多起,上海市每年平均处理6000起。1995年天津市津南法院受理瞻养案比1994年上升16.7%,1996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3%。而这些案件涉及的大多是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二是弃婴现象相当严重。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未成年或没有生活能力的子女应无条件承担抚养和教育责任,并在任何时候不能免除。但在现实生活中,弃婴现象大量出现。据衡阳市民政部门统计,近6年该民政部门共收养弃婴达2000多名,现有500名弃婴由民政部门出钱委托他人代养。
(二)农村社保制度任务加重 
其一,农村防灾救灾任务重。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大国,也是一个多灾的发展中国家。水、旱、风、雹、地震、泥石流和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每年我国农村大约有2亿人口遭到自然灾害的袭击。近年来,由于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水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1991~1998年,我国几乎年年受灾,而且受灾范围大,受灾程度重。大灾之年,如1991年、1998年灾害的损失还远远超过一般年份。自然灾害对农村的损害程度比城市大。如何增大农村救灾资金的投入,是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切实保障灾民生活的重要课题。 
其二,农村贫困问题仍然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1978~199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5000多万人。但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加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村居民收入相对于城市居民收入的比例下降了。199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2.27倍;非农业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农民消费水平的3.2倍;城镇人均储蓄水平是农村人均储蓄水平的9.47倍。诚然,农民的收入并不是平衡的,少数发达地区城郊农民的富裕程度已超出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但大多数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收入增长率明显降低了。1998年底对湖北某贫困山村的调查显示,该村唯一的商店是村民购买年货的地方,春节前后人均销售额只有1.4元,年饭没有一个荤菜的有5户,占1/10。有的人家几乎吃不上一点猪油。 
 其三,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农村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7285万,占农村人口的8.2%。据预测,它将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0%即可认为是老龄化国家。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1世纪初,我国将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西方国家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时,其经济和社会已高度发展,年人均收入都在5000美元以上,具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而我国目前的年人均收入仅为几百美元,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更低,经济承受能力不强。所以,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挑战。
当前我国农村社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社保制度尚不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差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村生产、农民生活与市场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受市场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同时,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决定了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更多地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农民生活水平的稳定因素要多于城市人口,但就目前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很大差距,农村的医疗、养老、低保这三项最基本的保障形式,仅处在试点或探讨阶段。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保障方式短时期在农村无望实施。 
2、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层次低、发展不平衡。从社会保障的支出看,到目前为止,占全国80%左右农民的社会保障费支出占全国保障费总支出的11%,而占人口不到20%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费支出占总支出的89%。可见,农村与城市人口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平衡。从覆盖面看,城镇已达91%,而农村只有2%。另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各地区也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好于东北、中、西部地区。
3、社保资金缺乏稳定来源、筹资困难。现阶段,农村社保制度最突出的问题是社保资金短缺。国家虽然加大投人力度,但远不及农民对社保资金的需要,社保资金增加的幅度低于物价的上涨速度。社保资金来源单一、有限,主要坚持“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承担,国家政策很难落实到位,单纯依靠农民自己缴纳又受农民收人水平的限制。这样,社保资金就缺乏稳定性与持久性。 
4、硬件设施差。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社保制度相关的研究硬件设施也很差。医疗卫生方面,目前全国乡镇卫生院危房现象十分普遍,乡镇卫生院缺少运送病人的车辆;“五保”集中供养方面,很多敬老院已经危房,房屋破损严重,没有资金进行维修。还有医保、社保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方面缺口也很大。
一些特殊人群的社会保障存在“盲区”。一些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如农民工保障问题、农村非农业人口保障问题、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等。由于这些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存在很强的特殊性,目前都没有系统的社会保障措施,多数问题尚在探讨阶段。
四、完善我国农村社保制度有效建议
 1、要坚持突出重点,逐步推进。根据基层和农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该包括农民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和贫困救助等方面的内容。建立农村社保制度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跳而就。必须在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和认识水平,考虑省情和财力的基础上,根据农民的需要,突出重点、逐步推进,保障标准由低到高,保障范围由小到大保障内容由单项到综合。
 2、要坚持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保制度资金。农村社保制度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地方。农民参保三个方面。政府投入是建立农村社保制度体系的重要支撑,各级政府应当从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社保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努力增加用于农村社保的投入。
 3、要坚持把建立农村社保制度与发展农村社会保险事业相结合。建立农村社会障虽然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但是,由于社会保障的政策性、统一性、普遍性,只能解决农民普遍面临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不可能解决农民保障面临的全部问题,更无法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农民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此,在建立农村社保制度体系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险事业,鼓励各类保险机构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开展家业自然灾害,农村家庭财产,农民人身意外伤害、伤残等保险活动,使农民遭受意外损失或意外伤残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偿,化解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风险,减少各种天灾人祸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4、大力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首先应当根据宪法尽快制定社会保障立法体系。这一体系,应当包含公民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法案和各项专门的社会保障法案。其中,公民社会保障基本权利法案将对社会保障的对象、范围、实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和管理,社会保障机构的设置,公民享受社会保障的程序,侵害公民社会保障权利行为的处置等,作出具体的规定。在社会保障基本权利法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法、医疗保障法、老年保障法、军烈属保障法等专门的社会保障立法体系。其次,应当尽快制定和完善农村社保制度立法体系。可以考虑条件成熟时单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社保制度法案,以反映我国农村变革中的现实和复杂情况及其不同于城市的显著特点。 
 5、着重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三项制度。现阶段应着重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制度。只有将这三项惠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制度建立和完善起来,农民基本生活才有真正的保障。
 总结语
 总之,改变农村经济文化落后的局面,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现阶段应以新农村建设为锲机,尽快完善农村各项保障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同时应该看到建立健全我国农村保障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诸多方面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能需要我们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宋晓梧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20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2]齐海鹏,付伯颖.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7). 
[3]薛兴利,张晓云,刘桂艳.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及几个关系[J].中国农村经济,2010(3).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浅析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 下一篇我国住房保障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