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城市社区建设发展中存在若干问题的探讨

城市社区建设发展中存在若干问题的探讨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7 13:21:20
文档分类: 行政管理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城市社区建设发展中存在若干问题的探讨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8625
目 录
一、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管理现状和措施;
二、针对目前社区建设现状提出社区建设中存的问题及提出应对或者改善的对策;
三、阐述“以人为本、人为关怀“将是提高社区建设管理水平的核心动力。

内 容 摘 要
社区建设是近20年来我国政府着力推进的整合基层力量和资源、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改善民生生活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核心工程。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义》,标志着社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推广和施行。《意见》中明确指出,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将社区建设理解为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以及我国社会基层组织结构重组和社会资源整合的过程。那么,对于今天的城市社区建设来讲,经过时代的变迁,也在不同时期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政府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来建设社区,群众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这些都具体表现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但是,“高标准,严要求”,给政府和群众也所带来诸多问题.前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对社区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突破现实条件下社区建设管理与发展的困境,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融入到社区建设中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人本理念”,全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城市社区建设发展中存在若干问题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我国在各方面和各个层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对社区建设理论仍然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为了更好的把社 区建设工作做好,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关于城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政府也进行了下基层亲自调研和网上民生互动等方法,就是为了能更好的服务社区居民,把真正的民生工作做到实处,让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后的成果。所以说,搞好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事在必行,是更能体现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充分体现。作为一名社区工作非常能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要求及渴望,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更早的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社区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社区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综合性工作,包括深化社区服务、美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治安、繁荣社区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社区建设始终要“以人为本“,通过开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各种载体建设,达到服务于居民群众的目标,才能得到居民群众的认可。同时,社区建设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人们在掌握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社区未来的发展目标及达到这个目标的措施作出决策和规划,从而推动社区建设与发展。
那么,为了能更好的做好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应该通过认真看透、分析、总结“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质性含义,从而努力为社区工作添砖加瓦,时刻端正工作态度,心里要有为社区建设和发展中,自己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管理现状和措施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社区建设内涵不尽相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尽管不同时期,社区建设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但其都是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来开展工作。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国民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社区建设越发强调人本理念,重视人文关怀,把满足人们的需要、增进人的福祉、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和社区的全面进步,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社区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并不是凭空而降的“舶来品”,而是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开始系统启动社区建设,随着社区服务的普及和深化,社区的各项工作迅速展开。由于没有合适的概念来概括这些社区工作,人们将其统统划了社区服务的范围中,导致了社区服务概念过分膨胀、“名不符实”,急需一个更加宽泛的名词来概括社区建设整体工作。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90年代初,学术理论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借鉴国外“社区发展”的概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社区建设”的口号。1991年5月,民政部领导在听取城市基层组织工作情况后,提出基层组织要抓好“社区建设‘的新思路,指出社区工作除了社区服务外,还有社区文化、社区医疗、社区康复、社区教育等内容,首次提出了社区建设的理念和任务。
1999年初,民政部决定在全国开展社区建设实验区试点工作。首先确定了北京市西城区、上海市卢湾区等11个城区为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同年10-12月,又将南京市玄武区、沈阳市和平区等15个城区纳入全国试点。同时,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了近100年省(市)级社区建设实验区。
为保证实验区工作的顺利开展,民政部于1999年8月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座谈会,明确了社区建设工作目标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建设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新型社区,逐步完善街道、居委会的服务管理功能,推进街居工作社区化,社区工作社会化;第二个层次,在加强社区功能的基础上,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第三个层次,扩大基层民主,实行居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通过“四个民主”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三个层次的目标都分别表明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层次和总体发展方向。同时也提出,社区建设的运行机制为: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街道居委会主办、社会各方面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的工作队伍包括专职人员、志愿者、社会中介组织和理论工作者四个方面。各实验区在此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为推动社区建设在全国的深化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12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这也标志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7月,民政部发布《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指导纲要》及《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基本标准》,并在青岛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2002年9月,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四平现场会召开。这次会议被称作是“为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指明方向、提供经验的会议,是提高全国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的会议”。同年11月,社区建设摆上了党的十六大议事日程,“十六大”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2007年10月,前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接着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和街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社区建设在广度和深度上迅速发展,形成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良好局面。

经过长时间的理论联系实践,我国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广州市的社区建设,大体经过了两个阶段;从1994年起开展的安全文明小区活动;从2005年启动的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工程。这两大阶段,实质上是治理思想和理的转变。广州市在社区建设中也累积了很多优秀的理念和工作成果。
 第一方面:梳理清楚了社区与有关方面的关系,社区自治职能得到强化。针对以往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把居委会当成自己的“腿”,习惯用行政命令指挥居委会工作的现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在指导社区工作过程中实现四个转变,即在工作职能上,街道办事处由过去的重点抓经济转变为重点抓社会管理;在处理与社区组织的关系上,由过去领导关系转变为指导关系;在工作方法上,由过去的行政命令、直接管理转变为做好协调工作和热心服务;在对社区工作的评价标准上,由过去的以上级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满意为标准转变为以社区居民满意为最高标准,理顺了政府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的关系。社区与辖区内单位的关系,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包括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如广州开发区政府与各条街(镇)的关系,各街(镇)与各社区之间的工作关系。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发挥指导和协调的作用,用政策去促进社区建设资源的聚集和社区的持续发展,努力完成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有效对接,实现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广州开发区街道除承担一级政府派出机构的职责外,街道还要在搭建居民与政府的沟通桥梁、细化企业和居民服务、协调各方利益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下功夫,为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第二方面:社区功能逐步完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在社区服务方面,区、街、社区三级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中介组织得到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推进了社区服务的社会化、网络化和产业化。普遍加大了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如广州开发区夏港街在社区服务的阵地建设上,加快了区、街和社区的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在功能的配套化建设上,重点抓了社区卫生服务站、警务室、群众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一站四室”建设。夏港街重点突出社区服务工作,做好为老服务、社会保障服务、优抚服务、残疾人服务、安全防范服务、卫生保健服务、为青少年服务、家政服务、中介、信息服务等工作。街道创新性地将各类服务信息汇编成册,集服务项目、办事流程、服务电话等于一册,免费发放给社区居民。街道有效整合资源,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设立了综合办证大厅,统一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实行“一口受理、全程代办、内部运作、按时办结”的工作模式。健全考评机制,由来访者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评价,以此督促工作人员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此举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第三方面:充分发挥了社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各地普遍重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尤其是2009年,广州市启动了新一轮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政府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到创建文明城市对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将文明创建工作作为一项中心任务切实抓好,进一步规范管理,优化民生提升服务,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文明水平,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这项工作中,政府深刻认识到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巩固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只有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才能真正完成创建目标,充分依靠的力量,努力使科学发展、文明进步、和谐建设的成果惠及全民。政府也通过此项工作,深刻感受到在社区建设工作,只有把社区建设工作做到细化,真正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存问题,才能说明我们的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做到了人民群众的心里。这也是人民群众也看到和向往以久的景象。
二、针对目前社区建设现状提出社区建设中存的问题及应对或者改善的对策
1、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们国家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社区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本人通过社区工作中,积累出以下几点看法和想法。
1.社区建设氛围不浓,群众参与共建意识不强。社区建设是一项刚刚起步的新事物,社区建设的内涵、范畴及为什么要搞社区建设等问题还不为广大群众所了解熟悉,社区志愿者队伍和中介组织的发展不够想,还没能形成全社会都来参与社区建设的氛围和环境,影响了社区建设工作的普及深入。作为社区工作者,我深有体会,虽然说群众参与共建意义有所加强,但是从参与人群来讲,大多数都是退休老人较多,中青年人参与进来的太少。也许是因为中国社会体系的问题,中青年者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参与其中,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群中间力量,他们参与进来,会激活社区建设工作,虽然也成立了居民委员会,也有部分人群参与,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着被动工作和被动做事的情形。 
 2.社区组织的职能作用尚有待进一步发挥。
作为社区工作者,直观上来看目前,社区组织体系框架总体上是科学规范的,但是社区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职能并没有全部得到实现,社区自治的真正实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政府部门放权不彻底、不到位,社区应具备的各项权力包括自治权、协管权和监督权并没有落到实处。二是部分社区工作者受传统的工作方式影响,头脑里还存在依赖街道和政府部门的思想,对社区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实现社区自治的性质缺乏必要的认识。加之部分街居干部年龄老化,专业、文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不高问题突出,还缺少年富力强、文化层次高、懂得现代社区管理的人才,成为制约社区服务社区管理效果的关键。应该本着“适才适用、合情合理、注意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原则培养工作中的“多面手”调动社区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改进工作作风,打造精兵队伍,提高行政效能。尤其对于年轻社区工作者,更要着重进行培养,多给他们机会,多给他们担子,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实现街道社区事业发展与个人全面成长的双赢,为社区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社区规划不尽完善。
 社区规划是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一个规划良好的社区不仅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增加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对社区规划已经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很好体现。但由于城市人口众多,空间有限,加之历史积累下来的原因,使社区规划受到很大制约。当前社区规划偏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设计,以改善社区环境为主。原有的社区也面临着重新开发和规划的问题,如更换过时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等。此外,社区规划缺乏社区居民的参与。因而目前社区建设过多地偏重于经济建设、市政建设等针对“物”的硬件管理,而忽视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公共道德等以“人”为中心的软件管理,造成实际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广州市萝岗区夏港街在2011年成为了广州第一个“数码社区”,每个社区都设立了电子查询和咨询平台,但是实际使用率并不高,居民没有太强的意识去使用它。因而成了社区里的一件摆设品。决策层应对社区建设中多考虑和注重使用性。
 4.社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社区管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社区建设成败的重中之重。从总体上看,社区管理水平仍然较低。一方面是社区管理主体比较单一。社区管理主体以行政主体为主,即社区事务主要仍由街道办事处以及区政府的各专业职能部门管理,而市场主体(如物业管理公司、服务性中介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如各种文化团体、妇联、共青团、业主委员会等)等,并没有真正广泛地参与到社区事务的管理中,有的地区甚至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意识还很薄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组织形式是居委会,而居委会本身的规范化建设也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另一方面是社区管理手段比较单一。由于我国社区建设起步晚,时间短,加上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社区管理上打上了明显的指令性计划的烙印。目前社区管理手段主要是依靠行政机关和领导者的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对社区事务进行直接、集中、统一管理。它不利于分权,不利于发挥其他系统的作用,横向沟通困难等。这就需要以间接管理手段作为补充,但到目前为止,诸如法律法规手段、制度手段、经济手段等间接管理运用得还很不充分。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从长年的工作角度来看,应该把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带动起来,起到“连动”机制,尤其带动辖区内的单位、个体经营户、居民群众,齐抓共管,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5.社区服务功能单一且分散,对社区建设的牵动作用尚未充分体现。目前城市社区功能主要体现在社区服务上,即为老年人、残疾人、少儿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为居民提供家务劳动、文体活动等便民利民服务,而且服务对象重在有困难的人群,服务内容单一分散,其他功能则很不健全。但从总体上看,发展社区服务业的主要困难是资金不足,社区服务业缺乏统一规划与政策引导,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发展尚不健全,覆盖面更广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体系还没有形成,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等各项功能在社区的整合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和职能转变幅度的加大,以及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诸项改革的深入,社区必须增强功能,在服务和管理、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治安等方面全方位发挥作用。
 6.政府与社区的关系不顺,社区运作机制缺乏活力。
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政府工作职能,特别是经济工作职能,“准政府”色彩浓厚,多数时间忙于大量事务性工作,弱化了本应承担的社会职能。这种把社区建设混同于政权建设的做法与社区建设的初衷相去甚远,造成街道体制与社区体制在性质和功能上都很难接轨。而且街道权力小,与市和区政府的各个条条部门之间矛盾交叉,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情况,街道、居委会没有执法的职能但要管理城市的基本生活秩序,各个执能部门有权执法却又没有力量直接把法律落实到基层,结果条块 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经常出现。在行政型社区管理体制下,社区成员对行政任命的社区管理主体缺乏认同感,对社区缺乏归属感,不能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使社区管理存在“上边雷声大,下边雨点小”的窘境。社区居民参与差,居民很少参与社区活动。体制、结构及机制的缺陷,可以概括出五对矛盾:(1)“条”与“块”的矛盾。社区的基础是街道、居委会,而社区管理的许多职能在市、区,这样就出现一个矛盾,即管理权限多数集中在“条”上,而责任却集中在“块”上。使其在社区工作中,往往瞻前顾后,工作衔接中问题较多。(2)建与管的矛盾。目前许多新建的城市小区,并不是按照文明社区建设的要求进行全盘规划,常常出现设施不配套等问题,这就出现了建与管的矛盾。广州开发区在建区之后,忙于搞经济建设,而忽略了社区居民生活的配套设施建设。(3)街道、居委会工作的“行政化”与社区建设“社会化”的矛盾。(4)社区组织与辖区单位的矛盾。社区建设需要辖区单位的广泛参与,但一些单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在体制转换中,许多企业面临困难,亏损严重,职工下岗多,无力顾及社区建设。广州开发区又是外资企业较多,这些企业只顾及到经济利益而不理会政府社区建设工作。就是配合政府工作,也是草草了事,应付差事。
三、阐述“以人为本、人为关怀“将是提高社区建设管理水平的核心目标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城市社区建设,也给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责任。在物质生活日异满足和丰硕的时候,人们更加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人们也把政府工作要以“以人为本”提到了社区建设中来,也是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准。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人文关怀”在时代的进程中不断添加新的内涵,日益成为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要素。广州开发区夏港街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用“人文关怀”理念推动民生服务、文化建设、城市管理、综治维稳、基层党建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在实践中反复改进完善,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五位一体”人文关怀模式,在为构建“人文关怀“与社区建设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有益的现实考证。
要做好人文关怀的“形象包装”,开展人文关怀服务,首先要让自身“人文”起来,锤炼内外修养,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敢于创新,敢于承担,进而才能做到对大众的“关怀”。做为一位社区工作者,要善于深入“阵地”,掌握实情,接纳心声,切实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时刻关心社区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困难群众,以真情、真心感化社区居民,让居民真真切切的认识社区、理解社区工作。从关爱青年学习进步入手,吸引家长与小孩子热爱社区大家庭;从社区难点、重点问题入手,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开展各项创建活动,改善社区环境面貌,提高居民群众满意度,以良好的形象带动社区居民支持社区工作。
”人文关怀’是要最大限度的满足社区居民群体不同的需求,只有积极发展特色化、人性化的社区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从居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入手,积极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风尚,不断增强社区凝聚力,多开展凝聚互动的文化活动,逐渐消除居民群众的一些对政策工作的旧思想、旧观念,从而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
人文关怀的建设是软性的、隐性的、也正如此,社区大众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往往不能直接表述出来,而需要一种渠道、一种方式来激发和发现,这就要让我们居民群众从层次上一步步走向自理,从最基本的层次上促进一种具有人文精神的、优化合理的社会生活,使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夺上一个新台阶。社区群众的直接或间接的文化和精神需求能得到“自我发展、自我解决、自我消化”。这才是社区人文关怀的一种理想,理想加上勇气和毅力,终会变成现实!
参 考 文 献
1、民政部. 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C〕.2000.
2、人民出版社.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夏学銮.中国社区建设的理论架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1)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公共政策评估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