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7 13:19:05
文档分类: 行政管理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5915
目 录
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
二、我国当前城乡教育的基本现状
三、城乡教育差距现状产生的原因
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内 容 摘 要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战略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经过几十年的教育改革,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呈现一番新景象。但是与此同时,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也随之愈演愈烈,客观存在的地区、城乡和学校差别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尤其城乡教育配置不公、择校热、师资不稳定等一系列有失教育均衡的恶习已经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及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所谓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确保给公民或未来公民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及资源配置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若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则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体系本身的不和谐发展,同时也会带来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所谓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这一发展的对象,指的是全国各地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范围的广泛性。第二,这一发展的主要内容,指的是经费分配、师资建设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水平,具有总体合理性。第三,这一发展的状态,不是短暂的,也不是不变的,而是在内容总体合理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具有时间的动态持续性。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总体合理性,时间的动态持续性,就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特征。
 教育公平是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石,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调节手段和重要举措。研究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对于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打造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的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当前城乡教育的基本现状
资源配置不均衡。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各地区时间和空间上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另外。城市学校除了拥有保证其教学任务目的的基本配置外,还注入新型的教育工具:多媒体教学、课外活动设施一一具备。反观乡镇学校的教育硬件就相对差了许多,不少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还相当落后,农村中小学生寄宿条件较差,学生宿舍严重不足,许多学校将原旧教室改成学生宿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少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计算机配备严重不足,教学仪器设备配置远低于城镇学校,现代的教育工具普及度低、硬件配置老化等。因此农村学校对教师的吸引程度,对学生与家长的吸引程度都大大地降低,一旦有能力的教师因为工资待遇、发展前景不符合自身的要求,学生和家长就乡镇教育效果效益有质疑时,就会出现教育资源的极度不平衡的趋势。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各学校间的教学资源配置得到了不合理的分配,这种现象要是持续的时间过长,就势必会影响现在社会倡导的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促使社会不良风气的横行。再加上现在社会盛行的一考定终身的不合理思想,使得城市学校独占资源,硬件设施很完善,而那些乡镇学校就面临资源配备不足的问题,最终造成基础教育发达的区域不断得到国家、社会、个人的支持,即使是饱和了其发展需求也视而不见,但是薄弱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不健康发展会愈演愈烈。
师资队伍不均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不同教师之间的任教水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领导能力、因材施教实施把握水平都有不同。优秀教师历来都是各个学校的纷纷争夺的对象,优秀教师资源不但可以提高所在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威望,还能合理的配置学校的师资队伍,对唤起其他教师的激励和竞争意识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由于我国农村教育经费不足与经济相对落后,大部分地区学校交通不便,学校教学硬件条件较差,生活水平较低,教师工资待遇激励性不高,而且工资缺乏保障,使得优秀教师难招聘、难将其留下。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很难在农村长期工作,尤其是特别需要教师的边远山区,更是青年教师不愿意去的地方,造成了农村学校师资严重不足,城乡师资队伍差距较大。其次,由于城市学校的优势,农村教师中有经验的年轻教师、职称比较高的教师以及骨干教师都朝向条件好、待遇高的县城和中小城市调动,造成农村教师的大量流失。留在农村学校的教师多为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民转公”教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一个教师要教多门功课,甚至一个教师要教一个学校的课程。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年龄的原因,农村教师多数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一些农村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更、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明显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
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引进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在教育投资体制上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完全视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而定。经济发展水平高,政府财政收入基数大的地区,就有足够的资金的投入在教育领域;相反,在贫困地区,县乡财力有限,最贫困的县财政靠上级的转移支付来维持基本的行政职能的运转,经费大量用于人员开支,对教育的投入少而又少,即使当地政府想切实改变学校的教学资源,也是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同时,国家的财政教育补助,大部门都被用在城市学校的教师培训、改进教学设施、引进优秀教师、扩大校区等方面,而乡镇学校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经济支持的份额就相对较少。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由资金因素所产生的教育差异问题就油然而生。这不仅严重阻碍了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更是直接导致城乡教育地区性差异的形成。
教学水平不均衡。基础教育是为人们今后接受高等教育所进行的基础知识铺垫和积累,由于城市学校坐拥便利的地理环境、先进的教学硬件条件、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社会大众以及政府的支持投资的条件,造成城市教育素质水平要高于乡镇学校。其次,农村学校部分教师对教材的性质和特征把握不稳,观念模糊,使得农村教育水平易处于脱节的境地,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水平还有所差距。城乡教育水平差异导致学生所受知识教育水平不同的现象已经不容小视,所受教育水平差距一旦两极分化,势必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城乡教育两极化发展。由于种种不均衡原因,造成城乡教育发展两极化,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城市的学校集中了优秀的师资、硬件、环境,城市学校基础教育水平发展速度愈来愈快,而乡镇学校却被置于无力革新发展的境地。大量的教育资源涌进城市基础教育机构,一方面促进了其教育发展和进步,培养出优质的学生,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必定会产生供大于求的境况。与此同时,乡镇的学校则面临生源有限、硬件配置落后等问题。若是基础教育的天平不能端正,就会造成越来越多的优质教学资源涌进本就充足的城市学校,乡镇学校得不到发展。基础教育机构发展两极化,既不符合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不利于教育系统的正常、和谐地运行。
三、城乡教育差距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级建筑,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所产生的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大众对教育投资热度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是相应地增加,社会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对基础教育机构进行改造和革新,表现在城市的学校现代化教育设备齐全、教师水平高、课程开设丰富化、教育环境相对开放。而在经济欠发达甚至是贫困地区,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较落后,则缺乏一定的资金、人力对当地的基础教育机构进行整合、开发,所以使得乡镇的基础教育发展就相对的被动。
(二)传统观念的影响
由于我国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人认为只有城市的学校才能提供优质的教育,自己将子女送进城市的学校总是好过于乡镇学校,过于重视于环境因素对学习成果的影响,对乡镇学校不信任、一致排斥的态度更不利于乡镇学校的发展。这种思想水涨船高,使得本以均衡发展基础教育的天平向城市学校逐渐倾斜。
(三)职责不到位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本应三位一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以推进其均衡发展。但是,由于社会二元结构的影响、行政区划的历史延续、应试教育陈旧观念的干扰,加上三者上下协调沟通渠道的不畅,导致在规划、分配和督查等方面出现了职责不够到位,效果不佳的问题。比如:由于统筹规划不全面,以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并未缩小;由于经费分配的结构没有得到必要的调整,以致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未得到应有的改善;由于督查监控制度的不健全,评估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以致对已经出现的问题,缺乏应有的调控力度等。这些职责不够到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
(四)法制不健全
从1986年全国人大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十多年奋斗,2000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同时对普及的范围积极地扩展,逐步做到使乡镇,农村及偏远山区的孩子都能基本充分享受基础的义务教育权利,突破了过去只对城市及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的思想弊端。加大了对基础教育欠缺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力度,改善教育环境,加强师资力量。但是,法律所涉及教育要均衡发展发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对于有违反教育公平现象的处置也是含糊不清,不利于全社会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一)全面贯彻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方针
教育的根本就是让每个公民接受知识、有效地运用知识、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积极地对教育事业投资以促进其发展,就十二五规划中规定:“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国家有信心有能力进行教育公平的持续推广,保证公民平等接受教育,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和权力。毕竟教育资源、教育系统的非均衡化趋势定会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我国建设教育公平社会。
(一)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资金的投入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管是对当地学校的发展还是加强学校的硬件配置,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如果乡镇学校只能在等待国家财政和社会其他组织的经济援助,学校的发展就不能长久,所以,发展当地经济才是长久之计。合理有效的运用当地资源吸引投资企业,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做大做强,进而全面带动当地经济,合理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和政府支持的优秀政策,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的经济发展问题,为当地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
 (二)转换教育思想
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会影响人们正常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学习知识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结果,其中个人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不是说进城市的学校获得优秀的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就能取得理想的好成绩,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古往今来,那些取得优秀成绩的人们哪一位不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所获得的?因此,改变人们过去那种认为城市的学校都是优秀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三)强化政府职能,加强监督管理
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均衡发展主要应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来完成。政府部门在教育的资源配置方面应主动承担责任,明确自身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之间的统筹和协调;加强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支持,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对基础教育薄弱地区的投入,鼓励在教职工、在校师范院校学生,走进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地区。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整顿教师队伍、改造薄弱学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法治监督的作用,通过建立和健全行政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法制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最终改变当地的教育不合理现状,协调我国教育系统,共促全国教育的积极健康均衡发展。
(四)建立健全制度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性很强,因此,我们在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规的同时,应该建立健全必要的制度,依法办事,按章操作,提高运作的规范性。要建立健全各级责任制,科学评价制和全面监控制等制度,严格执行这些制度,使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是层层负责,落实责任。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责任必须明确,坚决杜绝职责不清的现象,以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做到分工合作,上下协调,渠道畅通,以充分发挥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整体效应。二是科学评价,合理有效。要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完备的评价体系,转变评价思想,完善评价内容,改革评价方法,做到定量评判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三是全面监控,整体提高。要对城乡基础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监控,从内容上做到个别重点监控与全面系统监控相结合,杜绝走马观花、以偏概全的监控倾向;从时间上做到平时的经常性监控与集中的阶段性监控相结合,防止偶行又止、大起大落、片面追求所谓轰动效应的监控倾向。从性质上做到发现问题与总结经验相结合,纠正重发现问题,轻总结经验,甚至忽视总结经验的片面监控倾向。从方法上做到监督检查与反馈调控相结合,改变那种发现了问题,不反馈信息,不调控纠正,只做表面文章的监控倾向。
总之,在教育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教育均衡化必须与时俱进。在均衡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促进经济发展落后的乡镇和偏远山区加快发展,加大对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不高的学校的扶持力度。同时,还要坚持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发展战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提高办学水平,高质量、抓特色、扬优势,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参 考 文 献
1、宋勤标,《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奉贤教育专栏,2010年第8期。
2、陈要文,《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研究》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9月14日。
3、谢发 汤仙月 曾勇明,《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
4、邢亚春,《浅析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科学大众,2010年第10期。
5、杨军,《英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综述》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城市社区建设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