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0 引言
1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2 当前企业文化激励的主要问题
2.1企业文化建设缺少整体规划
2.2重视程度不够,建设方法不科学
2.3激励制度不完善
3 企业文化有效激励员工的路径分析
3.1 从观念上培养员工的企业文化意识
3.2 培育、强化员工正确的企业文化观念
3.3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3.4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3.5 从实践中培养中小企业特色文化
3.6企业文化融入对新员工的招聘
3.7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培训。
3.8企业文化融入考核体系
4 案例分析
5 结束语
内 容 摘 要
营造良好企业文化,从而有效激励员工,是当今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核心课题。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彰显企业本身的取向,更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鼓舞企业员工的士气,激发企业员工的内在潜力。如何有效科学的通过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成员与企业的成长紧密的捆绑在一起,从而在思想深处想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努力,最终达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成为企业重要的课题。
To create a good corporate culture, so as to effectively motivate staff,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culture.Good corporate culture can reveal the orientation of the enterprise itself, also can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 staff and subjective initiative, encouraging enterprises to staff morale, stimulating the inherent potential for employees of enterprises. How to effectively utilize scientific incentive mechanism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of the staff ,making the enterprise members and the growth of enterprises closely tied, thus making efforts deep in thought and though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finally achieve the enterpris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bjectives, i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enterprises.
营造企业文化有效激励员工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 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引起了美国理论学界的重视, 从而引发了一场研究企业文化的热潮,企业文化一词由此在美国学界首先被提出。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深入, 中外学者对企业文化含义的理解也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综合国内外的研究, 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一种是狭义的, 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 包括企业的思想、意识、习惯、情感领域, 具体而言, 是指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另一种是广义的, 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包括企业管理中的硬件与软件、外显文化与隐形文化( 或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两部分。
1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激励员工的因素有很多, 在这众多因素中, 企业环境的好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员工培养起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 从而起到激励职工的作用。因此, 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它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 以人的管理为中心, 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 并能对各种不合理的需要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所以, 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 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有同化作用、规范作用和融合作用, 这三种作用的综合效果, 就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之下, 全体员工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 产生出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对本企业的企业目标、准则和观念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使员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与整个企业联系起来, 使企业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发挥出整体优势。
2 当前企业文化激励的主要问题
2. 1企业文化建设缺少整体规划
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针对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相配套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在人才文化层次激励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出现诸多短视行为。企业常被动地处理员工的发展需求,走一步看一步,这必然会造成人力资源管理的盲目性。由于缺少规划,企业不能做到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实际对未来的员工激励进行适当的预测,导致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人员流动性增大,最终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观念落后,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激励思想,缺乏现代企业文化激励的知识,全无企业文化规划的概念。
2. 2重视程度不够,建设方法不科学
我国企业通常认为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应当点到为止,过多的投入会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减低企业的利润。在国外,企业文化建设一般占企业总利润的0.3%左右,而在我国该项支出不到0.02%。我国中小企业在文化建设投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首先,缺乏对重要性的认识,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不明确,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其次,在培训方面的投资严重不足。据一项对我国主要城市100 多家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有70% 以上的中小企业年人均文化建设费用在10 元以下,将近20%的企业在10 - 30 元之间。再次,缺乏科学的建设路径,没有明确的规划。中小企业重人才使用,轻人才文化影响,忽视战略性开发建设。企业文化的发展受到企业本身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企业文化建设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中小企业的关键是生存与盈利,更多的关注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根本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较为滞后,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对企业认同感不强,造成个人价值观与企业理念的错位。尽管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倾向于借鉴大企业的成功经验,往往导致企业文化不仅缺乏专业性,而且不能被有效地内化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停留在空洞的口号和标语。
2. 3激励制度不完善
首先,很多企业普遍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措施或行为随意性较大,常依据老板的心情或感觉,往往使下属无所适从,激励行为达不到预期目的。其次,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单纯以物质刺激为主,激励方式比较单一,激励效果大打折扣。再次,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缺乏灵活性、针对性。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往往忽视企业文化因素进行激励,激励方式大众化,激励效果欠佳。
3 企业文化有效激励员工的路径分析
3. 1 从观念上培养员工的企业文化意识
加强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家普遍存在经营理念相对落后,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与认识。因此,首先要全面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加强对企业文化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企业的领导者又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应注重培育中小企业管理者企业文化意识,提升他们企业文化建设理念,全面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以及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企业文化。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做到身体力行,向员工言传身教,做出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经营思想上的表率,用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影响员工的价值取向,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共识,将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在提高管理者企业文化意识的基础上,让员工广泛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使企业文化深入身心。
3. 2 培育、强化员工正确的企业文化观念
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企业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企业管理的协调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是与企业文化联系最密的管理环节,由于中小企业人数较少,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直接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因此,培育员工正确的企业文化观念,是通过企业文化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端正并强化员工的企业文化观念,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进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提高。
3. 3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促进员工权利、价值、自由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要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文化,提倡平等、公平、公正意识。充分尊重人才,激发员工潜能,使员工的利益得以充分的体现。克服家族管理的弊端,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任人唯才,考虑到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满信任与亲情感的人本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主人公意识,使员工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人才观将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考核等。科学人才观的建立,有助于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形成,促进人力资源的规范化管理。
3. 4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培训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在科学人才观的指导下,建立一种能尊重人性、发挥职工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制度文化,切实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在提高对培训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加大在培训方面的投入,从开发人的潜能的角度,制定培育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有潜质的人才计划。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重视贡献与能力方面的考评,考核方法采取自评、员工之间互评及领导考评相结合。考核结果不仅作为奖惩依据,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管理来达成组织目标以及帮助员工成长。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克服单纯以物质刺激为主的激励方式。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物质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作用呈淡化趋势。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除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较低层次的需求外,人还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求。企业应结合员工的心理、年龄、性别等因素采取情感、荣誉、物质、事业等多种激励方式。
3. 5 从实践中培养中小企业特色文化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避免盲目照搬大企业的成功经验。管理者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战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在强化企业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找准企业文化定位,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独特企业文化。企业还必须不断提升原有的企业文化,坚持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企业应营造创新型文化,本着求同存异的理念,接纳不同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容许冲突的暂时存在; 培育员工的创新意识,建立相应的创新机制,保持企业文化的创新动力。
3. 6企业文化融入对新员工的招聘
将企业文化贯穿到企业对新员工的招聘中,避免应聘者进入企业后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企业用人是一个双向选择与匹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通过各种公关与宣传活动,让潜在员工了解本企业的文化,使认同企业基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员工选择企业。同时,企业在招聘中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较高的人作为企业的新员工。通过这样的方式招聘到的员工,更容易融入企业的团队中,能有效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源管理的协调成本。
3. 7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培训
将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培训之中。除了职业技能的培训外,采用非正式活动、非正式团体、管理游戏、管理竞赛等较为灵活的培训方式将企业价值观念传达给员工,使员工逐渐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融入企业整体文化中。
3.8企业文化融入考核体系
建立企业文化相应的考核体系,将企业文化作为多元考核的一部分。避免传统的绩效考核忽略对员工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考核。通过考核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通过不断地对照企业文化,员工可以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统一到企业文化中,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团结和谐的气氛,发挥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竞争力。
4案例分析-某电力设备公司
南京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始建于1981年,为省电力公司所属电站备品配件修造企业、国家电网公司电站辅机及电力装备和非标准设备专业制造企业,德国西门子公司许可证产品制造工厂、国内阀门电动装置、电动执行机构行业主导厂,也是《电站阀门电动执行机构》行业标准的起草修订单位。目前,企业在职职工2235人,本科以上学历256人。年产值在16亿元。公司不仅在制造领域取得了很大发展,而且形成了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因为公司领导层深知,文化资源生生不息,在企业物质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靠文化资源,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获得发展。公司管理层在号召员工向优秀员工学习的同时,又奉行决不让员工吃亏的原则,坚持以物质文明巩固精神文明。把实现地区的繁荣梦想,时代的革新精神,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铸造员工的品格。坚持宏伟抱负的牵引原则、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和艰苦奋斗的工作原则,使其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公司领导坚持为地方经济振兴、为家庭幸福而努力奋斗的双重利益驱动原则。团结协作、集体奋斗是企业文化之魂。成功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失败是集体的责任,不将成绩归于个人,也不把失败视为个人的责任,一切都由集体来共担,领导和员工一律同甘苦,除了工作上的差异外,公司的高层领导不设专车,吃饭、办事一样排队,付同样的费用。公司把在职工中培育企业精神的基点放在自我教育上,认为教育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主动努力才能取得成效。上司要求下属要根据公司的目标设置自己的目标,拟定自我发展计划。有了自我教育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计划,职工就能在工作中自我激励,思考如何创新,在空余时间自我反省,自觉学习。为了便于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公司成立了研究俱乐部、学习俱乐部、读书会、领导会等业余学习组织。在这些组织中,人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交流学习体会和工作经验,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
5 结束语
精神意识层面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主要是指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精神成果, 包括愿景、宗旨、价值观、作风等, 其中最核心的是企业价值观。员工有各自的价值观, 而企业也应有自己的价值观, 只有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在方向上保持大体一致, 才能使员工感到精神满足并心情愉悦地工作, 使员工认同和接受企业的价值观是提升员工满意度的关键。为此, 企业要让员工广泛参与企业精神意识文化建设, 各类理念的提炼要多征求广大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只有员工将企业的发展当成自身责任时, 员工才会认真从企业的角度来了解和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企业还要强化精神意识文化培训, 通过培训引导同化员工的价值观, 价值观保持一致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员工对企业的抵触心理和情绪, 从而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同时, 员工的个性发展也必不可少, 对于那些与企业价值观稍有不同的员工, 企业不应立即否定, 应及时和员工进行沟通, 如发现其中有对企业价值观有益的闪光点, 可通过相互融合以达成一种更加被员工认可的企业价值观, 使员工的价值观在企业价值观中得到充分体现, 这样也能使员工感到满意。
参 考 文 献
[1]张德,吴剑平.企业文化与CI策划[M ].秦华大学出版社,2003.10.
[2]李宗红, 朱洙. 企业文化: 胜地与无形[M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 1.
[3]任瞳,江鹏.企业文化对HR 方略的影响[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 (7):36-37.
[4]刘海波.关于企业文化及其功能的思考[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 2000. 8
[5]莫清华.重提心理契约构建和谐企业-新世纪建设新型员工关系的探索和思考[J].镇江经济, 2006, 5
[6]潘红梅.重视员工关系管理. 提升员工满意度[J].江苏冶金, 2006. 6
[7]刘玉峰.关于构建良好的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 10
[8]张坤,陶裕春.中小企业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合[J].科技广场. 2008(2):123-126.
[9]黄应忠.金融风暴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价值工程,2009 ( 7):103-106.
[10]白顺忠.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09( 1) : 40-42.
[11]黎伟.组织发展中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战略配合[J].经济体制改革,2003 ( 4) : 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