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2-21 14:00:10
文档分类: 金融学
浏览次数: 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5406
目 录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及其问题
2.1  银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偏高
2.2  银行贷款不良比率偏高
2.3.1  资产结构存在总体单一,盈利能力差
2.3.2  负债结构不合理
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对策建议
1.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2、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
3.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
4.规范信息披露。加强市场约束
四、结尾


内 容 摘 要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我国金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前巨额不良资产以及低下的银行经营效率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集中反映。由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急需金融理论工作者去研究与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金融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的风险也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信贷风险是金融市场上最基本、最古老和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关系到其长远发展。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发生变化而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或收益发生损失并最终引起信贷资产价值甚至银行整体价值下降的可能性。信贷风险不仅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还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较为落后,不良贷款率偏高,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对此,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水平和手段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我国信贷风险特点、种类分析我国信贷风险的现状,并而从识别并确定信贷风险加强对信贷风险控制的认识。对信贷风险控制体系、信贷控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提出了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研究,以促进商业银行切实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
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属性,银行不可能脱离风险而存在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源泉,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商业银行在资产上不同于其他经济组织的特点是,负债比重远远高于所有者权益,资本金对债权人债券的担保能力极其微弱,所有者权益通常是无法清偿债务的,而资本金运营的过程中来存在损失的可能性。资产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只有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才能清偿到期债权和补偿举债成本,也只有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才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商业银行资产经营的方式是信贷。信贷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客观性:商业银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负债经营,银行大部分营业资金来自于客户的各种存款和其他借款。这一经营特点决定了银行与生俱来就伴有一定风险性。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银行从事信贷业务那么风险就不可能摆脱风险,信贷风险的存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转移为转移。
 第二,隐蔽性:风险是指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人们难以确定何时、何地、何种程度的潜在损失。但风险由可能损失转变为损失还需要一定客观条件。由于信贷资金的不断流动,人们难以准确辨别银行信贷资金是否以发生损失,即使某些不确定性因素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已经出现,银行仍可以通过不断吸收存款来保持流动性,使得银行在巨额亏损时仍能够运转,因此其风险具有隐蔽性。
 第三,可控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说信贷产生风险,而是信贷产生风险发生的可能,信贷风险可以监测与防范。商业银行可以在信贷风险发生前运用一系列手段加以预测及防范。对于风险的控制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能有效预防风险的发生和危害。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及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生死,商业银行自身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与资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实践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还处于较低水平。
2.1  银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偏高
从类别来看,无论是资产还是负债,四家国有银行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50.9%,负债占银行业机构总负债的50.1%;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5.0%,负债占银行业机构总负债的15.1%;城市商业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7.2%,负债占银行业机构总负债的7.2%。
迄今为止,四大行所占的市场份额虽然在逐渐减少,担任然占主导地位,垄断者我国的金融市场。
因此,在这种高度集中的市场环境下,将会使银行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受到其贷款户经营状况和个别产业兴衰的支配,缺乏灵活调整的余地,这就使得风险分散转移性差,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银行信用风险加大。这主要是因为四大行的盈利能力与他们的市场份额并不相匹配,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越大,其盈利能力越差,反之,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越小,其盈利能力越强。而根据对美国银行业的研究,市场份额与盈利性之间一般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2.2  银行贷款不良比率偏高
近年来,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剥离一部分不良资产、债券转股权、核销呆坏账等方式,处置了相当数量的不良资产,但不良贷款比例偏高一直是困扰国有银行的难题,虽然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改善贷款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各行平均不良贷款比率仍处与较高的水平。
据中国银监会初步统计,截至2009年9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045.1亿元,比年初减少558.0亿元;不良贷款率1.66%,比年初下降0.76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44.1%,比年初上升 27.7个百分点。
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损失类贷款余额609.8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2294.5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2140.9亿元。分机构类型看,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296.9亿元,比年初减少568.4亿元,不良贷款率1.64%,比年初下降0.8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642.2亿元,比年初减少566.0亿元,不良贷款率1.86%,比年初下降0.95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54.7亿元,比年初减少2.4亿元,不良贷款率0.99%,比年初下降0.36个百分点。
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76.6亿元,比年初减少8.8亿元,不良贷款率1.70%,比年初下降0.63个百分点。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7.9亿元,比年初增加6.4亿元,不良贷款率2.97%,比年初下降0.97个百分点。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3.8亿元,比年初增加12.8亿元,不良贷款率1.06%,比年初上升0.23个百分点。
2.3  商业银行资金结构不合理
2.3.1  资产结构存在总体单一,盈利能力差
对贷款利息的收入依赖程度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多年来经营模式较单一的局面不但没有改观,反而有所加重。2009年末,传统的利息收入约占全部营业收入的88.2%,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则是非常低的。低非利息收入率表明中国的银行提供各种新型服务的能力还非常低,也说明我们的银行业距离国际金融机构还有非常大的距离,虽然近几年中国的金融理财产品发展得非常快,但都趋于简单,技术含量不够。与我国银行业相比,国际银行业的收入多元化程度则要高的的多,其中非利息收入所占比约为30%左右,其中大银行(如花旗等)的非利息收入所占比更高达40%左右。由于非利息收入业务对银行资产的占用比利较低,从而使银行总资产的收益不高。
2.3.2  负债结构不合理
个别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占比过大,债券资产比重较低,无风险资产的流动备付功能与资产投资功能扭曲的整体特征。在信贷资产内部,又存在过度商业竞争下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超额配置以及趋利动机下中长期放款冲动,并且在既定的信贷资产结构下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在既定的内控制度下存在着不良资产再生的内在机制。由于历史和体制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衍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部分不良资产作为沉淀资产,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优化的障碍。国有商业银行都倾向于向国家重点大型企业和大型项发放贷款,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盈利前景,贷款数额大期限长,能够为银行节约一定的业务费用和管理成本,但是贷款过于集中违背了风险分散这一起码的道理。09年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贷款投向位居前5的大行业的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最低的也接近60%,最高的超过70%而且这大行业也基本雷同。
从商业银行贷款行业分布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26.5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26.12%;制造业占比13.94%;房地产业占比11.5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比8.8%。
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对策建议
 1.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首先,强化商业银行董事会及高管层对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尽快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各商业银行要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全面、系统地认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性质、目标、基本原则,充分了解内部控制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立健全覆盖全行所有业务范围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管层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在维护内部控制有效性中的重要作用,自觉遵守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在全行范围内建立起有利于内部控制运行的良好氛围。
其次,完善组织结构,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商业银行要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进行内部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的调整,彻底打破分支机构的行政性设置方式,缩短机构链条,按照经济区域设立总分机构。在人员机构设置中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明确划分各部门的权限职责,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使上下左右分工明确,权限清楚,各负其责,相互制约。
再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一是在一级法人制度下,要按照分级经营、分类授权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经营授权制度。二是要实行一把手定期轮换制度,限定各中层高管人员的任期,期满必须轮换,并实行离任审计。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针对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岗位,明确工作任务,赋予各岗位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将岗位职责建立文册,一岗一册,换人不换册,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2、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
随着金融理论、统计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风险计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险计量已经成为大型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相对比较简单的、粗放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这种风险管理主要依据经验和直觉判断,是对风险定性和局部的管理,注重的是眼前和事后的管理,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日益提高的要求。风险管理需要“海量”的数据和先进的模型技术。我国商业银行要迅速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要求,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风险组织流程、风险计量模型、风险数据库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符合国际银行业标准的内部评级系统,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评估,全面系统地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
在实践中应全面落实个人负责制和集体负责制。分析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设立支行、网点、条线(处室)三个层面的风险控制点,认真做好风险预警和提示,按部门、各网点和岗位全面把关“守口”。按专业化、垂直化的原则推进风险管理架构的调整,运用过程控制、目标管理等手段,以流程标准化为核心,加强对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的管理,及时传递风险信号,完善全行信息共享和风险月评(报)平台,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产业行业动态和区域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修订分区域的进入退出标准、结构调整方案及风险处置预案。以规范业务流程为目标,按照横向制衡、纵向制约的原则,加强上下级、前后台、不同岗位间的监督,完善内控制度和防范措施。
4.规范信息披露。加强市场约束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市场约束列为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三个支柱,特别强调了对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银行信息披露既要考虑强化市场约束,规范经营管理的因素,又要考虑到信息披露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修定信息披露制度。首先,要按照新资本协议要求,对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与程序、资本构成、风险披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资本充足率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准确核算,按照由内N~’I-逐步公开的原则,稳步推进固有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工作。其次,要积极推动会计制度的国际化,提高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银行内部稽核部门要进一步严明纪律,发挥审计检查职能,提高经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最后要在健全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逐步采用风险评估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的同时,相应地提高信息披露标准,严格披露程序,提高信息质量。
四、结尾
总之,随着银行呆帐、坏帐的不断增加,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已成为一个日趋重要的问题。这里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首先,在实际操作中应综合使用各种方法,以取得改善资产质量的最佳效果;其次要注意,虽然上述各种方法在银行中是非常必要的,但仍不能完全确保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完善。


参 考 文 献
1、《审计发展史》,企业管理出版社,文硕,,1996年
2、《国有股减持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国有股减持”课题组,。
3、《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需求的特点及其影响的探讨》,《审计研究》,陈武朝、郑军,200年第1期
4、《当银行成为企业》,《经济观察报》,李利明,2002年2月25日
5、《浅谈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的发展趋势》,《商业研究》,黄玲仁,2001年第7期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消费信用——助学金贷款住房按.. 下一篇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