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

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2-14 10:40:35
文档分类: 金融学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8339
目 录
一、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重要意义。
二、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
三、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服务“三农”的对策建议。

内 容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稳步实施,作为农村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问题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成立以来,在农村金融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业中的主力军,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将有更大的作为。纵观农村信用社60多年的发展史,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农村信用社与“三农”之间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只有“三农”经济的发展,才会有信合事业的兴旺发达;反过来讲,信用社能发展到今天,也离不开“三农”经济发展这个基础。所以,笔者认为“三农”经济是农村信用社的立社之本、强社之基、发展之源。只有我们永远牢记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竭尽全力支持“三农”发展,为“三农”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才能推动信合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富裕、开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各地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特点,使得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改革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服务“三农”的对策建议。
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
纵观农村信用社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三农”服务,可以讲是迄今为止,其他金融机构是无法比拟的,特别是近几年,因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国家重视“三农”及农业等原因,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作用受到广大农民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广泛赞誉。同时,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发展的基础上,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可见服务“三农”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基层农村信用社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对此,笔者略谈劣见。
一、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重要意义
1、是全面推进我市农村小康建设的重大任务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事关农业、农村、农民,更关系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市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近年县城信贷投入的主渠道,成为助推“三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推动器。   2、是连结“三农”的金融纽带   信用社服务“三农”,它不仅有利于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还有利于加强信用社与广大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基层党政与群众的关系。通过对农户经济信息的调查,一次确定贷款受信额,同时核发“信祥卡”。农户随用随贷,周转使用,建立了信用农户档案,有效地简化了农户贷款手续,降低了农户贷款成本。对缓解农户贷款难,支持其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干部和群众走近了,共谋发展,群众对基层干部的工作也产生了理解,干部的工作也好开展了,正如洒志乡的党委书记黄平所说,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真正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农民得实惠,信用社得发展,乡镇的各项工作如计生工作等开展起来也较顺利了。老百姓通过信用社的支农工作转变了对政府工作的认识,给政府、老百姓信用社架起了一座金融桥梁。  3、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  农村信用社在实现城乡二元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生力军的作用。从1997年人民银行管理农村信用社以来,我市的农村信用社不断地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方针做了大量的支农信贷服务工作,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农村信用社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信用社已经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村的金融纽带,其机构网点遍布城乡,它的发展立足农村,扎根于农村,渗透于农村经济,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金融机构,真正贴近农民、服务于农民。因此,要积极发挥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
首先,明确定位 发展优势。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在导入期就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定位,目标是计划制定的依据,实质性的考核标准。
我们信用合作社是以支持“三农”、服务“三农”为根本,所以我们的市场定位应扎根于农村,贴近农民,将我们的网点最大限度的分布基层,我们的改革创新计划方案的制定都要紧扣这一定位,当我们做好定位后,就要挖掘我们的优势。中国邮政储蓄是我们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它的市场定位和业务种类与我们极为相似,我们必须在相同中求不同,在好中求更好,发展我们的优势才能取胜于它。例如:我们为加强农户小额贷款的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和减轻担保人的责任为其进行了投保,当然这是遵循自愿原则的,另外我们的“桂盛卡”的手续费也有所优惠,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必须利用优势在竞争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塑造企业文化。任何一个集体组织都要有一种信念、一个凝聚力,上下同欲、同心同德,这就需要塑造企业文化。对信用社这个大家庭来说,我们更需要一种企业文化,在《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无一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我认为企业文化与利润同样重要,领导者应一手抓有形——利润,一手抓无形——企业文化,这也就等同于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通俗的讲就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能凝聚全体员工的心,提升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远古时代我们可以称之为人治社会,上世纪我们可以称之为法治社会,而今天我们便可以称之为文治社会。塑造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步到位、一撮而就的,它是一个延续性的过程,目前我们所开展的“四大一防控”和法规知识的学习便无形中将“学习才能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我们还可以通过创建网站、创立刊物等来加强交流和沟通,向每位员工传播先进思想与做法,这样就可以逐步建立并完善企业文化。
 再次,增强创新 挖掘亮点。创新可以改变命运,亮点可以体现价值。这里所说的创新并不是指一项伟大的发明,而是指每位信合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的创新,具体就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工作行为方式有所改进,可控性、可操作性有所增强,这种自下而上、积少成多、由小极大的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信用社的发展,创新一旦被肯定便成为了一个亮点,亮点是展示我们、突出我们的最直接的表现。
  总之,不论我们农村信用社再怎样发展,都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成为真正的家喻户晓。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
(一)存在的问题
1、提供服务的主动性不强。大多数农村信用社提供金融服务处于被动地位,客户上门申请贷款,才被动上门了解情况,对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缺乏调查、研究,对当地党政提出的调整思路,缺乏协调和参与意识。因此,对自己金融服务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2、服务品种不对路,贷款投放额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矛盾。目前,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如化肥、农药、种子等),农民几乎不再有多少贷款需求,资金投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化建设,农民向城镇转移,从事商贸活动这方面的资金需求量大。二是规模化的种养业发展,传统的粮食作物已经不能为农民增收作贡献,他们的生产目标已经逐步转向市场,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因此调整产业结构的资金需求强。三是加工运输业及现代小型农用机械的资金需求。四是子女上学的资金需求。这四个方面的资金额度需求一般都在1万元至10万元以内,有的需求更大,而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品种主要定位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且受贷款授信额度的限制。因此,造成农村资金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地方党政服务措施没有完全到位。一是农村特色资源调查了解不够,农民不能掌握和利用自己所处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二是市场信息服务不到位,提供的信息准确度不够,农民生产往往是“跟风”,产品无销路或供大于求,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民造成损失。三是技术服务不到位,农民受到政府提供的培训服务少,缺乏生产技术,有了好的发展项目也不能良好发展。四是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够,如水利、公路、电力、信息等方面投入不够也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建议      1、农村信用社要加强调查研究,确定本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支持“三农”工作中掌握主动权,全盘统筹安排资金,加大信贷支农力度。      2、改善服务,加大投放额度,放宽贷款条件,对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加工运输业和农业机械化以及农民对子女教育上的投入要改变观念,准确把握,大胆投入,真正解决农村发展的资金矛盾。      3、加强协调和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强与党政部门和有关农业技术部门的联系和协调,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敦促有关部门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传统的“三农”金融服务正面临着有效需求日益不足的问题,而“新三农”的发展为信用社服务“三农”打开了新的思路和窗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发展契合了农村金融服务提升的现实需要。首先,由于新型农业经营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较好解决了农业生产与流通的有效对接,提升了农产品利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其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合了农户信用及其抗风险能力,降低了信用社金融机构的调查、管理等信贷成本。再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也为信用社信贷支持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新增农业补贴资金应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同时加强财税杠杆与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鉴于此,农村信用社应当审时度势,积极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努力推动现代农业的跨越工发展。农村金融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对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一是改进信用评价机制。充分利用农村传统信用资源,建立健全符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与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融资担保机构合作。二是改进授信管理模式。积极开展信贷服务方式创新,推进贷款流程再造,适当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优化贷款期限结构,提供高效便利的融资服务。三是量身定做金融产品以农业产业链为主线,结合三中全会对农民有关土地、房产等财产权利“松绑”的政策规定,重点开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三权”及农机具抵押贷款,以及订单、仓单、保单、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和自助可循环流动资金贷款,满足新型经营主体多层次的融资需求。我认为农村信用社必须研判形势、超前应对,加快改革转型。一方面要把握好自身定位,紧盯目标市场,在立足县域、精耕细作、服务“三农”的基础上,努力延伸金融服务链条。不能穿上“皮鞋”,丢了“草鞋”。另一方面要适应利率市场化挑战,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变“坐商”为“行商”,主动改进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
三、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服务“三农”的对策建议
然而要更好地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农信社应积极开辟路径,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着力发展规模型、加工型、科技型、品牌型、生态型和外向型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增值效益、质量效益、市场效益和综合效益。作为一直以农村市场为主阵地的农村信用社,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寄予很高期望,虽然农村信用社实行了县级联社统一法人和正在进行的组建农合(商)行等改革,但农信社怎么改革并不改变其经营方向和服务对象,也不改变长期形成的农民依靠信用社发财,信用社依靠“三农”发展的鱼水关系。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立足 “三农”,服务县域经济,积极构筑“社农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的平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一) 明确定位,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为“三农”服务,为县域经济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是农信社的职能所在、性质所在,坚定不移地服务农民,做好支农支小工作,严格执行银监会的贷款新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是信贷管理理念的一次重大革新,对提高信贷管理水平、防范信贷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三农”及其产业链条进行全面的支持,加大对农村公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平衡增长的信贷投入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农村信用社要创新业务品种,多层次服务“三农”。针对农民的金融需求,实行贷款、理财、咨询等综合信贷产品服务,在贷款融资等方面实行配套服务,要加强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培养一批懂政策、懂技术、善管理的客户经理,为农民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使客户经理成为信用社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成为信用社发放农贷的营销能手,成为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融专家。
(二)突出重点,做好信贷资金的有效投放。一是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建立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库,研究确定支持其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措施,大胆创新贴近于本地产业化经营的信贷产品,满足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支持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突出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三是支持现代农业建设。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四是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通过信贷资金的注入,大力推进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抗灾能力建设,加大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病险水库排险加固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是支持推进乡村城镇化。通过信贷政策扶持,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私营个体业主以及已在小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户在小城镇建房落户。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支持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的建设与开发,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向集镇集中,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尽快建立起支撑小城镇的产业群体。
  (三)发挥农信社服务的灵活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是要探索多方支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渠道,构建银、政、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二是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有效拉动农民的增收致富。三是由传统服务向现代化服务转变。在创新服务方式上要更加注重支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创新产品上,从便民、利民、惠民的角度出发,为三农解难事、办实事,使服务产品更具科学性、便捷性、实惠性,帮助企业有效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资金困难。在支付结算上努力解决中小企业结算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还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投向不应“一刀切”,不要把投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控制过死。应该宜农则农,宜工则工,支持农户发展种、养业是支农,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是支农。二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可以考虑以企业法人个人的名义贷款,担保人可以是优势企业,也可以是具备实力的个人,加大对有产品、有市场、有销路、有信誉的中小企业贷款投放力度。三是实行社团贷款。对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如受到资金控制比例限制,可采取社团贷款办法予以支持。
(四)政府扶持,齐心协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针对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市、县、乡各级政府必须通过有效手段,帮助农村信用社组织存款,加强诚信建设,化解不良资产,增强农信社的资金实力,通过农信社用活本地的存量资金,推动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在防范农信社信贷风险的前提下,采取组织农信社与企业洽谈会等形式达到社企双赢。此外还应充分尊重农信社的自主权,不强迫农信社发放风险贷款。通过建立涉农贷款保险制度,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为涉农贷款提供保险业务。尤其重要的是,应把农信社当做企业来办。要像关心重点企业、关心骨干企业一样给予关心与支持。
(五)抓好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改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是新形势下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村信用社为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应承担的责任。应当按照创建信用户为基础、创建信用村组为重点、创建信用镇乡为目标,采取“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政社互动、制定规划、明确目标、综合考核、奖惩兑现”的有力措施,打造和改善农村信用环境。通过实行“不同信用等级、不同优惠利率”的差别利率政策,让利给广大守信好的农户,进而强化“信用是金,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价值理念。对原来已开展的“信用工程”进一步深化,对于已经授信的农户和村组,每一年应扎扎实实地进行一次年检,该升级的升级,该提高授信额度的提高授信额度。对少数确实不守信、逃废债的坚决取消授信和停止信贷支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培育“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提高农户的信用度。对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根据近几年的开展情况,对此提出了明确意见。即:“原则上,对农村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0万—30万元,欠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万—5万元,其他地区在此范围内视情况而定。”同时,还对小额信用贷款的期限也作了可视具体情况而延长的要求,最长时间可延长至3年。这些规定,对于农村小额融资难的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缓解。对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必将带来积极的作用。
(六)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增强支农后劲。一是要提高存款总量,切实做大存款的规模。二是要优化存款结构。要加大公关力度,积极主动争取财政性资金对公存款,争取更多的行政事业单位、更多的企业在农村信用社开设基本户,不断优化存款结构。三是要降低存款成本。争取更多的对公存款和活期存款,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四是要实现均衡增长。要着力在全员揽存、以贷引存、服务稳存、激励促存等方面下功夫,建立起存款稳步、匀衡增长的长效机制,争取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实现存款均衡增长。五是各级党政部门应理解支持农村信用社融资工作。特别是涉农部门的资金,各级党政领导应要求相关部门坚决归口到农村信用社。在这方面,各级财政部门在严格执行各项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对于涉农资金及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融资资金,建议发挥财政职能,督促有关部门将其资金归口到农村信用社,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增加税收及财源。六是对于农村信用社存量资金,特别是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除农村信用社自身加大清收力度外,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尤其是对逃废债、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单位和个人,应采取各种措施予以制裁,以此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资金实力和后劲,推动县域经济的协发展。
(七)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   各级信用社为创新支农服务方式,相继出台了信贷工作意见,做好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信用村、镇(乡)建设工作意见,支持春耕生产,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见等文件。各联社围绕经营方向、贷款投放、工作作风等10个方面签订农户服务公约,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抓信贷项目的技术培训。
我县各级农村信用社为贴紧、贴近、贴实农民,普通制定了信贷员包片下乡制度,走村串户,上门服务蔚然成风。文利信用社对于贷款养牛的农户就进行技术培训,由信用社出钱请业务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讲解饲养、品改、疫病防治各项技术,项目农户高兴的称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信用社人是农民的“贴心人”。全面推行贷款公开,办公到村组,放贷到农家。并把支农效益与信用社干部职工的工资、奖金等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决不允许出现坑农、害农现象。
可见,农村信用社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的地位,就应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改革,提高其服务水平,分析其存在问题,提出改革建议。除此之外,还应提高创新意识,只有与时俱进,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新需求。农村信用社在“三农”未来的发展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需时刻积极探索、努力改进,为“三农”提供专业化、贴近式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刘光辉.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路径选择分析.新乡学院学报.2010 (3)
[2]赵耀军.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对策探析.现代经济信息.2010(14)
[3]吴红军.倾“新”服务惠“三农”.金融时报.2011.08.04
[4]马忠富.中国农村金融.2014年01期.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 下一篇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