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2-14 10:37:54
文档分类: 金融学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6997
目 录
一、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的生存模式
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问题
三、解决方案
四、小结

内 容 摘 要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已经成为了社会上不可忽视的群体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障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从农民工的群体特征、衣食住行,就业模式作为根本点出发,简述他们群体流动性大,工作稳定性差,心里承受能力低等特点。从而引出农民工目前生活现状及问题。本文分别从农民工工作性质、社会保障,政策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我认为只有实际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普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更好的促进现代化进程及城市化发展,提高整体国民素质。
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随着城镇化工业发展,农民工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加,他们已经成为社会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若想要增加社会凝聚力,树立社会公平理念,就要着手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城市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现状,社会保障状况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更好的促进我国现代化进程。推进城市化建设。就要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一、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的生活模式
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伴随着城镇化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持续增加,城市劳动者劳动力供应不上,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提供着劳动力。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劳动者来自农民工,据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的数量达到了16821万人。这个数字说明他们已经成为城市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动力。也成为了人们逐渐关注的重点群体之一。
据最新数据显示,农民工总数达到2亿人左右,而其中新代农民工(1980后出生)占据了农民工总数的60%,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深化,新代农民工的比例也将持续增加。所以着重讨论新代农民工的群体特点。
现阶段的农民工也就是新代农民工较之前老辈农民工,普遍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并通过网络,对大城市有所了解,也渴望来到大城市打拼,有一小部分的人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想立足于大城市中。
新代农民工大多数都是家里独生子女,较之父辈,没有温饱问题,所以他们的吃苦能力,忍耐能力都比老一辈差很多。工作的选择也有很大不同。很多年轻农民工宁愿选择社会保障不稳定但收入更多的地方去工作,或者是更为轻松的工作。导致现在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越来越差,流动性越来越大。
新代农民工心里承受能力及责任心远没有父辈强,很多新代农民工都是追随父辈或者亲戚的脚步来到大城市打工,不同的是,父辈尽管在城市中受到冷眼与歧视,但靠着极强忍耐力和强大责任感,心理能力依旧坚持在岗位中,而新代农民工则一直觉得同样是打工应接受同等待遇同等责权,结果被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打的不堪一击。还有些新代农民工更为务实,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没有充分责任心。
部分新代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生活中。圈子窄,经济地位的约束,都使他们摆脱不了农村意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就像简新华(2010)所说“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工作在城市,但由于社会身份,经济地位等因素的约束,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仅限于”老乡“等内群体,难以与市区居民进行互动,其关系网络网络比较狭窄,缺少向外延伸,致使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农民工的生活现状
首先从“衣”来看,据我观察分布在不同城区的几处工地,现在新代农民工的穿着打扮与老辈区别较为明显的是,安全帽的佩戴非常齐全,全部穿着统一工作服,夜晚全有荧光标志可见农民工对自身安全意识有所提高,更为注重人身安全。
其次,从“食”来看,新代农民工的饮食较为简单,少数工厂给农民工提供盒饭,更多的是农民工自行解决饮食,工厂附近都有不少路边摊贩卖小吃,很多农民工选择在这些不安全的地方解决饮食。为了节约开支和时间。
从“住”来看,有些老辈居无定所。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主持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3年数据(CSS2013)显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城镇住房自有产权比例较低,仅有23.2%有自己住房,有高达62.7%的人住的是租赁房。并且有25%的农民工住的是平房。56%的农民工租住的房子不超过10平米。可见农民工的居住环境仍处于十分简陋,不固定的状态。而据我所观察的周边农民工居住场所,有两处工地农民工居住着临时搭建的棚子,虽每间屋子都有一扇窗户,但是通风效果依旧不好,住所环境简陋,非常潮湿,蚊虫多。并且据我说知,民工居住的棚子,在今年夏天时发生了三次小型火灾,可见住所安全完全没有保障。
从“行”来看,中国是自行车大国,而这里面很多自行车的贡献者便是我们的新代农民工。
农民工的衣食住行依旧没有多大的改观,他们的生活模式非常简单,由于工作强度大,闲暇时间也较少,所以每天就是工作,吃饭,睡眠这种最简单的方式。
(三)农民工的就业状况
新代农民工就业的途径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主要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介质,来获取相应工作的信息。只有少数人通过老乡,父辈亲戚的介绍前往大城市打工。
新代农民工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餐饮业。很可能是受到他们父辈辛苦打工,条件艰苦的影响,使得他们不愿意从事又脏又累的工作。新代农民工由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都没有从事过农村的农活,而是接受教育。所以他们普遍追求轻松且待遇及保障较好的工作,体力活,辛苦的工作没有保障的工作不愿意从事。于是也导致了不少从事建筑生产公司的农民工高龄化的现象产生。年轻劳动力递进的速度没有退出的速度快,造成农民工高龄化的趋势。
新代农民工的收入如果较城市劳动者的收入来说还是偏低一些,虽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收入已经得到不少改观,但依旧处于城市经济标准之下。想要多挣些钱,只能靠加班加点的工作。
新代农民工与老辈农民工相比,普遍都有工作契约,但是签订的内容依旧得不到保障。很多工厂雇佣农民工不愿意签订长期雇佣书,反而是当做“临时雇佣工”看待。新代农民工依旧处于弱势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到如今,也会出现拖欠工资,拒付工资的现象。 
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问题
(一)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
城市化进程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中,由于他们没有城市户口,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很多困难。教育要教借读费,平时租房也需要房租费,社会保险不健全,都在影响着农民工,使他们对在大城市生活没有足够的归属感,反而更多的是不安全感。
下面主要从新代农民工社会保险的方面来看,虽然国家规定,中国境内的各类企业及雇佣的个体工商户均参加工伤保险。但依然有很多企业为了节省运营成本,逃避责任,不给农民工上工商保险。给农民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年统计的因工受伤人员,农民工占据很大一部分。
新代农民工的失业率也较高,流动率快。相比于下岗职工可以有一定的生活补助,还有固定住所。在新代农民工享受不到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农民工只要失去工作就失去一切经济来源,面临全面危机。
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使得农民工的社会福利,求职就业等方面均没有保障,连最基础的医疗保险也没有能够全面造福所有农民工。即使有享受医疗保险的新代农民工,但医疗保险水平也不高。而其他没有医疗保险的农民工,看病支出的费用几乎都是自己承担,给了农民工非常大的压力,以至于有病忍着不看。而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等基本也没有为农民工考虑。
新代农民工为城市建设贡献着他们的人生,他们从事的行业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做着最累最辛苦的工作,却很难像我们一样享受着生活。在生活成本较高的大城市中,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制度中,他们很容易丧失经济能力,、也很难继续生存下去。倘若他们大部分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也会动摇整个社会的稳定性。所以,我们更应该帮助他们解决他们所要面临的困难,帮助他们把握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能够从容的面对世间的变故及意外。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在城市社会中发展下去。更有意义的是,推进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也是在促进城市化进程,也可以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新代农民工自身来看,与其他社会上的群体相比,新代农民工的参保率很低,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他们对于社会上的一些基本保障并不是很了解,不愿意缴纳保险,觉得毫无意义并且钱也无法收回,还不如作为平时开销的钱,能减轻一些生活负担。或是寄回老家孝敬老人。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成长环境造成他们只考虑现阶段的事情,而周边人也都没有缴纳社会保险,都没有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对社会保障的意识比较淡薄。当然这也和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关。
从政策制度上来看,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健全,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下,推动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实施力度较小,并且在各省市实施的保障内容不够统一,支离破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更为不顺畅。再加上立法的层次不高,执法力度低,使得农民工的很多合法权益没办法得到有效保护。要针对农民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确立农民工的法律地位,而不是一如既往把他们当做“弱势群体”,要提高整体的法律效力。规范各种社会保险制度。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目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是农民工关注的重点,而生育保险则是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短板。由于各地的执行都比较差。相对于养老保险及工伤保险有一定初步的政策在实施,生育保险的推广力度很小。据最新统计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的比例达到40.8%,生育保险执行力度不强,使得很多女性农民工在生育期内辞职或者返回老家生育,也对农民工群体造成了一定的不稳定性。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对社会保险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
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也是造成社会保障难以进行推进的阻碍之一。虽然国家近两年在各大城市都在推行“农转居”这个政策,想要将农民进一步的城市化,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各种待遇。但由于城乡依旧处于分割状态,很多地方依然是城乡结合部或者就是农村,它劳动力及报酬,就业率,受教育程度较城市依旧相差很远,导致即使“农转居”,整体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而所谓的农民城市化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所有的制度改革也都是以户口为标准,依旧将农民工置之门外。并没有从根治本。而土地对于农民更是难以割舍的宝贝,靠土地为生,让他们放弃土地,却没有提供给他们城市化的社会保障和体系,是很难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从企业方面来看,农民工长期受到企业,管理人的排挤及压制,再加上法律没有足够效力使得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难以取得进展。一直以来,农民工也一直被视为“弱势群体”,强弱势两级分化。这个观点首先就不公平,不严谨。倘若说即使是弱势群体,那各方面的保障也应该健全。却也没有。可谓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弱势群体”。而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也是更多考虑到城市居民的利益,城市的建设。对很少有考虑到这些建设者们的权益问题。更是把他们当做影响城市发展的负面因素,对他们进行排挤。更是有很多无良的企业,不给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不愿意承担财政费用,把缴纳社会保险当做企业负担,而也没有法律明确要求他们,或是即使制止并严厉惩罚他们,而导致农民工的权益社会保障停滞不前,没有改进的现象。
从农民工特殊工作性质上来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维权难。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强,一年内的工作并不唯一,更换的工作频率比较快可能性也比较大。即使农民工参与了社会保险,但不同城市的标准不同,手续复杂,农民工在社会保障上的权益很难实现。维权的方式也十分有限,很大的阻碍了农民工获取社会保障的权益。
(三)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
从农民工自身角度来看,他们生活的圈子比较狭窄,他们很难自己去获取社会保障这方面的信息。所以需要国家对社会保障的进一步宣传,也需要社会上有影响力的各大人士的帮助,对他们进行社会保障知识的推广教育,让他们深知参加各种的社会保险本应该就是企业的义务,同时也帮助他们获取这些社会保险的基本信息。让他们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从政策制度上来看,需要国家制定针对农民工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法律体系。重视农民工在各大企业的社会保障,将法律层面提升至全局性。
以农民工的角度为实际出发点,从根本解决农民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对于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的问题,应尽快建立统筹制度,应对目前反映强烈的费率较高等问题进行解决。首先针对养老保险,可下调养老保险金的费率,减轻农民工和企业的负担,降低农民工参保的门槛,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2009年国务院按照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和能衔接的要求,制定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将单位缴费比例定为12%(原来为20%);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为4%至8%(原来为8%),此举动一公布,便获得了农民工很高的呼吁声,但是该办法在征集完意见之后,因担心加剧“碎片化”,而迟迟没有出台。
现在农民工对自身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可以加快制定针对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制度。并强制全面推行。使他们能够在发生意外的时候能够获取相应的赔偿。还有一点也是我认为困扰农民工的部分之一,就是医疗方面的保险。农民工享受不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去医院都是自己花钱,以至于一些小病小伤不及时看,忍着扛着,长期如此也是对他们的健康埋下隐患。因此国家可以推广针对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一些减免的医疗政策,也可建立重大疾病保险,提升农民工应对重大疾病的能力,给与他们一些医疗上的保障。尽可能能的减轻他们身上的负担。再加上由于国家社会保障的不健全,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选择钻空子,不提供基本的保障,甚至不拿农民工的自身安全当回事,国家对此制裁不强硬,不果断。不狠不准。国家要引以重视,对这种做法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制裁,相应的企业才能够更本分的实施制度。不强制推行,不根本制裁,对农民工的自身的社会保障是起不到促进作用的。
其次还应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很大一部分农民工未能享受社会保障,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的现象的产生,应尽快加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从而给他们提供相应社会保障,以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接着就是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困难,流动性大,失业率高,很容易陷入失业的困境,这都影响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不妨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他们的就业稳定性提高。或者建立失业保险,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先试点,从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
农民工的户籍问题也要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国家实施的政策大多数都是以户籍为核心,农民工很难像城市居民享受同等权益,不妨淡薄户籍制这个观点,鼓励他们加入城市户籍,靠自身努力在城市定居,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
农民工现如今的生活状态虽然较之前老一辈农民工的状态有进步很多,但依然有部分人的生活处于十分艰辛的状态。早出晚归,拼命挣钱。在社会保障不完善的情况下,他们的基本工资也依旧处于城市平均值以下的状态。企业家及相关个人企业的管理人员不防思考一下,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为了社会更加的稳定,企业里最不能丢弃的是什么?一个企业,领导者固然重要,领导者统筹全局,但是一个企业又有多少领导者能够最了解最深入最基本最有保障的工作呢?倘若最底层的建设出现了问题,那么最高层的领导者及企业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所有一个企业的重心是底层人们的人心。有一批忠心耿耿,吃苦耐劳,有优秀品质及牺牲精神的劳动者作为底层的是一个公司发展的保障基础。农民工现在工作流动性非常大,有很多农民工都挤破脑袋想要进入国企,不是国企的薪酬多高,而是国企能够提供最基础的社会保障。所以企业首先应该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履行相应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给底层人们一个最基础的社会保障。并且尽可能提高他们的基本薪资,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岗位上稳定发展下去。稳定他们,也就是稳定企业内部的管理,稳定公司的发展。
结语
首先,感恩有这次机会,可以时隔那么久像回到校园一样,写着毕业论文。其次,感恩指导老师的理解与提议,文章整体的观点比较个人化,不够全面,还请老师多包涵。
这次研究城市化进程下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其实还是因为靠近生活才选择这个题目的,每天都能看见辛苦工作的农民工,他们的生活十分单调却让人印象深刻。我每天7点起床时,就能听见楼下工地施工的声音,每天下班,8点左右到家时,还能看到农民工点灯劳作的情景。无论酷暑严寒,他们都努力的建设着我们的城市。无论工作多劳累,他们沾满灰烬的脸上,也依旧挂着笑容。他们不温不燥,他们安之若素。他们是最底层最朴实的人,也是最值得人们尊敬的群体,他们为城市贡献的最多,他们的收获却是很少。但是他们经常处于困境之中,却无人帮忙。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他们的目前的生活状态,呼吁社会,国家进一步重视他们,帮助他们。我相信在不久的以后,农民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国家及社会都在进一步为他们的生活做出努力与帮助,期待他们能像城市人一样享受着基本的社会保障与权益。
参 考 文 献
杨立雄,《建设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社会》2003年3月
王云斌,《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分析及法律政策走向建议》2010年
王春光,《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认识》人口研究,2010年
张玲玲,《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15年
罗蓉,《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当代农村财经,2015年
唐霞,《城市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完善》2015年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离柜业务发展研究与.. 下一篇商业银行经营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