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背景及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金融衍生工具产生背景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规范化建设不完善
现货市场规模不配套
产品设计不合理
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均衡价格
信息发布制度不健全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对策及建议
选择适合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模式和基本原则
制定适合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具体措施
使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向国际化迈进
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应遵循科学的顺序
鼓励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和交易所制度的创新
健全立法及市场监管体系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专业、专家型人才
内 容 摘 要
金融衍生工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国际金融市场因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而表现的多姿多彩,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额大幅提升,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金融产品,并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的动力,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利率市场化及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等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国内市场发展的良机已经到来,本文对国内金融衍生工具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借鉴国际金融市场的先进经验提出为我国金融衍生工具更好更快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与发展
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背景及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金融衍生工具产生背景
以上世纪90年代初少数机构开展地下期货交易为起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先后出现了外汇期货、国债期货、指数期货及配股权证等交易品钟。1992-1995年上海和海南交易所曾推出国债和股指期货,2004年推出买断式回购,2005年推出银行间债券远期交易、人民币远期产品、人民币互换和远期结算的机构安排等意味着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已初步登录市场。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而创立的各式权证使金融衍生工具开始进入普通投资者的视野,权证市场成为仅次于香港的全球第二大市场,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拉开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大幕,黄金期货于2008年1月9日在上交所上市,这使得期货市场品种体系进一步健全,除石油外,国外成熟市场主要的大宗商品期货也都出现在我国的交易市场上了。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规范化建设不完善
虽然金融市场的具体管理制度是按各自的情况分别制定的,但总体原则应该一致而规范,只有规范化的交易才能促进金融衍生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有的监管呈现多头管理、监管混乱的局面,人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地方政府、沪深交易所都有一定的管理权,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市场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交易制度及交易程序不能规范。
现货市场规模不配套
由于衍生产品的派生性,所以要求它的发展要以成熟完善的现货市场作保证,没有合理的现货市场规模,就不会有合理的市场价格。市场的容量越小,就意味着在价格上有更多的人为操控的可能。
表现在国债期货市场上就是多方利用现券流通不足的"瓶颈效应",在市场做多的同时,凭借其资金优势,拉升现券价格加以配合,使空方卖空的保证金不断追加并流入自己的户头,造成“多逼空”的市场格局.“314风波"、“327风波"、“319风波”的原因都是在“多逼空”的市场环境下,空方不得已而巨额抛售合约打压价格造成的。
产品设计不尽合理
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功能是转移风险,但是实践表明,当多个品种的运用中风险并未转移而是扩大。金融衍生产品具有“双刃剑”的特点,而导致我们在实践中受害的产品既是在设计上有不足之处的产品。例如:国债期货,此产品设计功能之一就是规避利率风险,但是我国利率的非市场化,国债到期价格是固定的,这使国债现货买卖并无风险可避,在这种情况下国债期货就变成了一种投机手段,国债期货市场变成了券商赌博的场所。
股票权证市场是我国最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推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股份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降低对价等当期综合成本需要而设计的,带有较浓的行政和福利色彩,该产品并不具备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对冲作用和价格发现功能,自上市以来就被作为博傻游戏工具。
缺少真正的市场均衡价格
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大多数金融价格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均衡价格,相差于均衡价格之间的差价,就是游资和投机者之间的争夺之战。加大了风险范围,削弱了规避风险发现价格的功能。国家对外汇管制仍然较严,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和市场利率化都还未实现,虽然全国银行间统一拆借利率已出现,但还未像英国利率那样具有权威的指导作用,这不是真正的市场均衡利率。另外,国家对银行存贷款利率、国债利率还实行管制,真正的市场利率还不能形成。
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金融衍生产品价格利率、汇率、股价等基础性金融衍生品价格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对金融价格管理严格的国家,金融衍生产品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家政策对金融衍生产品价格变化影响很大,并且与重大信息的披露和财政金融政策的公布有密切的关系。泄密者、传播者应受到严惩,以保证公平、公正、公开。我国证券法规将发行人澄清谣传的义务仅限于澄清“公共传播媒介”中出现的谣传,这显然过于狭窄,对“重要问题”的标准界定不清,概念的外延很大,同时信息的披露频率过低。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选择适合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模式和基本原则
对于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指导思想,从客观上讲应坚持市场指导、行政助力的基本原则。金融衍生产品的推进次序处于微观层面,要与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改革的进程相适应相协调,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需要市场基础,、投资者结构、法律法规的完善等多方面协调,谨防风险的反向作用,从微观上看,需要坚持“控制风险优先,投机获利次之”的原则。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模式选择应从强制性演进开始,形成强制性演进模式到诱致性演进模式的良性循环和互动。英、美采取的诱致性演进模式试验,在发达国家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金融创新者由于满足了市场规模庞大的规避需求而得到垄断利润,因此可以弥补创新的成本,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很快,但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公共产品特性,诱致性演进到了一定阶段之后无法确保市场形成足够的创新。韩国、新加坡采取的强制性演进模式经验表明,在先发国家已取得的成功经验的情况下。采取强制性演进模式也许是更好地选择,这样可以使后发国家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2.制定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具体措施
(1)稳步推进我国金融衍生市场额国际化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本质上是国际化竞争市场,一个国家衍生市场
的对外开放通过两种方式表现,一是允许外资参与本国的衍生产品市
场,二是允许本国企业直接进入国际衍生产品市场,通过经纪公司代
理国外业务,从我国市场发展来看,实现国际化需要经过两个阶段,一
是开拓国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为中心的经营阶段,二是开放企业和金融
机构参与国际衍生市场限制,同时允许外资在规定条件下参与中国衍生
产品市场。
(2)科学安排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顺序
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不同的衍生产品需要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不同,也不可能同时具备成熟,因此,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应科学
安排顺序,时机成熟的发行推出,时机不成熟的积极创造条件,既要
积极又要稳妥。
首先,优先发展场内交易,适度利用场外交易,场外交易的优势
更能够适应大型投资机构的需要,与场外市场相比,交易所在资信程
度、风险控制、市场组织制度设计、交易结算等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交易所交易的标准化衍生产品透明性更好,流动性更快,成本低,有
利于参与者防范规避风险,同时有利于市场监管,因此应优先发展交
所主导的标准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与此同时,允许更多的金融机构
和企业适度的开展场外交易。
其次,金融期货发展先于期权和互换。从期货市场的发展顺序来
看,期权是在期货之后发展而来,从某种程度上讲,期权是期货的高
级形式,其目的是为期货交易提供某种保值工具,我国应该在总结商
品期货运作的多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首先推出金融期货产品再确定
时机逐步推出金融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最终形成较为完备的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体系。
(3)鼓励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和交易所制度创新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本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市场。创新是生命力所
在,也是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新产品创新提供新机会,提供新交易
手段,产生新的赢利模式,促进交易量持续增长。交易所制度创新,
则可通过引进资金技术,走低成本扩张的道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
交易所竞争力。
完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国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技术水平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交易系统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低,
应积蓄力量强化远程异地交易技术服务,大力推广电子化、网络化交
易模式为衍生产品市场稳步发展提供创新支持,条件成熟时要探索与
国外交易所联网交易。
健全立法和市场监管体系
作为二次虚拟的金融衍生工具,处于金融风险的“倒金字塔”顶层,从体系结构来看,其结构的脆弱性明显,这要求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建立全面的立法监管体系。
在立法体系建设方面要尽快制定统一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法》,保证金融监管框架的稳定性、持续性、一致性。要针对不同的金融衍生产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各类规范的协调性、可操作性。
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由于金融业出现了从企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我国原有的分业监管体系也必须向集中监管体系过渡,提高监管效率。同时建立行业自律的监管体系,重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非官方监管和行业自律。另外还要注意市场监管要求得国际间的通力合作。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专业的专家型人才
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是由技术性、复杂性的,与传统的银行业务有本质的区别,需要专家型人才从事金融交易风险监管,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控制,因此,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
21世纪发展最终竞争力是人才的竞争,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是专业人才,坚持自主培养引进相结合,培养一支熟悉国际市场运行规则,了解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使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1、魏进高,《发展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思考》,《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06
2、张敏、黄阅、王芳,《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道路》。《财经界》2007.07
3、罗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四个基础性缺陷》,《经济研究参考》2007.12
4、本刊特约评论员《积极发展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海金融》2006.04
5、钟文红、伍宏健《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成因及法律控制对策》 《特区经济。2005.08
6、燕鹏、丁伟、张净国《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研究》,《价值工程》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