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储蓄的含义与分类2
(一)、储蓄的含义2
(二)、储蓄的分类 2
1、活期储蓄存款 2
2、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 2
3、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 2
4、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 3
5、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存款 3
6、定活两便储蓄存款 3
二、储蓄的意义 3
三、储蓄的作用 4
(一)、储蓄对居民个人的作用 4
1、储蓄具有收益性和安全性 4
2、从投资角度看储蓄的作用 4
3、在危机时储蓄的作用 4
4、储蓄对他人的作用 5
5、高储蓄率对个人的作用 5
6、储蓄的风险回报 5
(二)、储蓄对国家的作用 6
1、是国家积累资金的主要手段 6
2、储蓄对企业的作用 6
3、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的作用 6
4、可以培养科学合理的生产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7
5、高储蓄率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 7
6、高储蓄率对国民经济的不利作用 7
内 容 摘 要
中国是一个低收入,低保险,低福利的国家,绝大多数人们要为自己养老,看病准备积蓄,为儿女婚嫁,生计留些积蓄。目前中国家庭中绝大多数的钱都用于储蓄,储蓄现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储蓄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理解。储蓄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更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储蓄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调节市场货币流通。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高储蓄率对我国的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多用,以至于中国在经济危机中能够快速恢复。因此这使我对储蓄有了很大的兴趣,更加需要了解其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储蓄 意义 作用 高储蓄率
储蓄的意义和作用
储蓄对于每个国家、个人都息息相关。对于国家,储蓄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调节货币流通,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对于个人,储蓄是个人消费能力的保证,教育储蓄、养老储蓄等对于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至关重要。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储蓄的意义,以及对国家和个人的作用。
一、储蓄的含义与分类
(一)、储蓄的含义
储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储蓄包括存款储蓄、购买债券、商业保险和手持现金等。日常生活中所讲的储蓄一般指狭义的储蓄,即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取得利息的信用活动,又称储蓄存款。
(二)、储蓄的分类
1、活期储蓄存款
指不规定期限,可以随时存取现金的一种储蓄。活期储蓄以1元为起存点。多存不限。开户时由银行发给存折,凭折存取,每年结算一次利息。
2、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
整存整取是指开户时约定存期,一次性存入,届时一次性支取本息的一种个人存款方式。50元起存,外汇起存金额为等值于人民币100元的外汇。支取或提前支取(一般限一次)必须提供个人身份证件;代取人要提供存款人身份证件和本人身份证件。计息按存入时的约定利率计算,利随本清。整存整取存款本息可以在到期日自动转存,也可根据客户意愿到期办理约定转存。
人民币存期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六个档次,外币存期分为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两年五个档次。
3、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
零存整取定期储蓄是一种每月按约定数量的款项存储,按约定时间一次提取本息的定期储蓄。零存整取的存期分为一年、三年、五年,每月固定存入一定数量,5元起存、多存不限。零存整取定期储蓄每月固定存额,一般5元起存,存期分一年、三年、五年,存款金额由储户自定,每月存入一次,到期支取本息,其利息计算方法与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计息方法一致。
4、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
存本取息定期储蓄是一种一次存入本金,分数次支取利息的定期储蓄、这种储蓄最适合那些一下子有整笔较大的款项收入,而在短时间之内又没有比较大的计划开支,将本金存入储蓄所,按时支取利息安排日常生活即可的人士。储户开户时可一次性存入本金,并选择确定存款期限以及支取利息的时间和次数。这种储蓄起存金额为5000元,存期可分为一年、三年、五年三个档次;利息可以由储户确定一个月取一次或者几个月取一次。
5、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存款
整存零取定期储蓄指在存款开户时约定存款期限、本金一次存入,固定期限周期分次支取本金的一种个人存款。存期分一年、三年、五年,存入时一千元起存,支取期分一个月、三个月及半年一次,由您与营业网点商定。利息按存款开户日挂牌整存零取利率计算,于期满结清时支取。到期未支取部分或提前支取按支取日挂牌的活期利率计算利息。
6、定活两便储蓄存款
定活两便是一种事先不约定存期,一次性存入,一次性支取的储蓄存款。例如资金有较大额度的结余,但在不久的将来须随时全额支取使用时,就可以选择“定活两便”的储蓄存款形式。定活两便储蓄存款是银行最基本、常用的存款方式。客户可随时存取款,自由、灵活调动资金,是客户进行各项理财活动的基础。该种储蓄具有活期储蓄存款可随时支取的灵活性,又能享受到接近定期存款利率的优惠。
二、储蓄的意义
对个人而言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存方便取更方便,使钱的存放更加安全,还有一定的利息收入,随着我国银联服务的提升,出门消费不再需要支付现金,刷卡即可,消费更加便捷,风险也更小。
对国家而言,银行把钱集中起来,使钱的价值最大化。最大化的方式便是贷款给政府、企业,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增强企业的活力。但储蓄的增多,必然导致消费的减少,影响了居民的购买力水平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银行而言,银行的基本职能是信用中介,从历史上看,存款是先于贷款的,没有存款,就谈不上贷款,存款时贷款的前提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对银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始终是存款。
银行的存、贷款是相互影响的。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存款规模制约着贷款规模。贷款又能创造出存款来,甲行的贷款可能在甲行形成存款,也可以通过支付在乙行形成存款,这种存款又可以产生新的贷款。银行通过贷款的发放,促进生产和商品流通扩大,这又为扩大存款创造了条件。
三、储蓄的作用
(一)、储蓄对居民个人的作用
公民个人的存款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利国利民。
1、储蓄具有收益性和安全性
居民可以把闲置的金钱存入银行,收取利息,增加了居民收入。保证了财产的安全的同时也降低了居民保管的成本,把钱存入银行,银行替居民保管财产,保管费用基本没有,风险也减小。
2、从投资角度看储蓄的作用
从投资风险的角度来看,存款储蓄较为保险,相比较证券和其他金融工具,储蓄是最为安全的一种投资。有一句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投资术语,叫做“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虽然是针对规避风险而言的,但对于储蓄这种风险小的投资品种,同样需要坚持这一原则。先哲们早就提醒我们,“人们应当总是将其财富一分为三:一部分投资土地,一部分用于商业,剩下的那三分之一留在手中。”其中的最后一个留在手中的“三分之一”,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应当存在银行里的储蓄存款部分。这也许是最早的资产组合投资思想,但直到今天这个思想还是很有用的,因为实践早已证明,分散组合投资能有效降低风险。
3、在危机时储蓄的作用
储蓄使我们有应急的资金准备。生活如果一直平安无事,那当然是幸运的事。但是,完全一帆风顺的幸运是不可能的。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不能说自己什么事都不会出。就拿进医院来说吧,过去得了感冒,打一针吃点药,只要几块钱就解决问题了。现在可不一样,伤风感冒进医院,少则几百块钱,多则要上千。要是再有其他疾病,那可就更不得了。还有,意外事故也是可能突然光临的:家中老人的去世,亲友的急难等等;当然,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失业,现在很多公司动辄减薪裁员。例如金融风暴来临后,许多世界性的大公司都相继纷纷大幅度裁员。仅2008年前三个季度,广东一地就关闭企业7148家。如果按每个企业500人计算,想想看该有多少人失去工作?如果你一旦发生了上述意外的紧急情况,而你要是没有一定的银行存款,那可能连哭都来不及了。所以说,平时必须要有适当的银行存款。
4、储蓄对他人的作用
从道德来说,是一种善举,把自己不用的钱存入银行,银行通过投资和贷款去帮助那些资金处于短缺或者是急用钱的个人或者企业,一方面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储蓄也是间接帮助他人的一种道德行为。
5、高储蓄率对个人的作用
如果把时间再看远一点,进一步考虑今天的储蓄通过明天对后天经济结构的影响,那么,可能还需要更谨慎些。当今天经济中出现高储蓄时,明天的投资品生产能力增加,明天投资品供给就会增加。为了使得明天所生产的投资品全部被吸收,明天就需要有比今天更高的投资品需求,从而也就需要更高的储蓄率。如果明天的经济能够稳定发展,从而明天的储蓄率水平和投资需求能够吸收明天的投资品产出,那么,后天必将会有比明天更高的投资品生产能力。由此可见,要想维持整个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过高的储蓄率可能会使得储蓄和投资自我膨胀。这种投资自我膨胀到一定程度后,最终肯定会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能力的过剩,必将倒是市场中供大于求,市场中竞争更加严重,使得许多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失业率将升高。
6、储蓄的风险回报
储蓄虽然能够得到利息,但利息很少,高风险对应的高回报,低风险对应的低回报,以储蓄这种投资方式,风险很小,收益也小。所以说,以储蓄这种投资方式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居民对未来的投资预期。其次,随着国内的通货膨胀和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人民币开始贬值,换言之,钱更加不值钱了,那么以储蓄这种利率来实现收入的增长也已经不现实了。人民币33年贬值6倍多,当年存100万如今只值15万,单纯的存钱,只能越存越穷。
银行信用一但失去,便会出现挤兑的现象,银行无法提供资金,导致破产,储户将蒙受经济损失。例如,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最先是由于次贷危机,银行不负责任的把钱贷给没有偿还能力的人,或是贷给那些信用很低的人,因为美国经济在高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平台上运行了5年多的经济增长阶段,忽视了投资风险从而导致了危机的爆发。发生次贷危机之后,储户对银行这种行为产生了不信任,因此纷纷去银行提款,导致银行纷纷破产倒闭,储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二)、储蓄对国家的作用
1、是国家积累资金的主要手段
集少成多。对个人来讲, 手中几百元钱或几千元钱, 派不上什么立场, 但通过银行把众多闲置资金集中起来, 高达数万亿元的巨额资金就可以办大事, 满足国家重点建设的需要。
银行吸收公民个人暂时不用的货币成为储蓄存款,在存期之内,个人的消费资金不再以个人购买力的形式出现,而被银行积累起来.相应地增加社会可用的资金总量,支援社会生产发展,促进了社会积累的形成或增长。就是说,国家有偿地、有息地短期或长期取得公民储金的使用权,可以在不断提高已定的积累率,不变更公民的资金所有权的情况下,多增加生产建设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从储蓄事业本身看.储蓄积累社会资金,支持生产;生产发展又促进了公民生活的改善.又增加了储蓄存款的储源。所以,这种良性循环既有利于公民个人,又有利于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2、储蓄对企业的作用
续短为长。居民储蓄对银行来讲是负债, 是吸收居民暂时不用的资金, 即使是定期存款, 居民在急需时, 也可提前支取, 所以资金来源是短期的。但通过银行发挥中介作用, 此存彼取, 环环相扣, 在银行帐面上总有一些余额, 这些余额就成为银行发放长期贷款的资金来源, 满足企业长期贷款的需要。
化消费为积累。居民储蓄来自于日益增长的货币收入, 随着货币收入的增长,人们用于储蓄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这就使得银行能把居民购买力推迟的部分, 用于企业发展生产的需要, 最终使消费资金转化为积累资金。
3、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的作用
公民个人的劳动酬金可以任愈支配,但为了选购自己满意的商品,留作后备,这部分资金要退出流通。在一定时期之内被推迟的购买力,银行通过吸收储蓄,转化为储蓄存款。国家根据储蓄额的多少相应安排消费品的生产,可以保持货币流通量适应商品流通量的正常需要,从而有效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币值。
当购买力的增长超过了商品可供量时,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国家通过开展储蓄业务,可以有效地减少需求压力,实现货币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的平衡。
银行将公民个人储蓄存款转化为生产投资,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消费品,从而增加货币的回笼,保持正常的货币流通和物价稳定。
4、可以培养科学合理的生产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民的货币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欲望也必然上升。但我国现在仍实行低工资制,要缩小这种消费欲望与实际购买力之间的差距,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积蓄。公民存款储蓄,不仅是一种投资行为,而且是计划消费行为。通过储蓄有计划地安排生活,有利于培养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是科学合理的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体现。
5、高储蓄率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高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从银行角度而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背负大量不良资产的同时还能正常运转,其原因也在于储蓄率居高不下,银行有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流入。当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如果不是高储蓄率的支撑,金融的运行和平衡就将被打破。
高储蓄率伴随着高投资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显着。最近10年间,中国以远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最根本原因在于高投资是以充分的国内储蓄为保障。储蓄是投资的来源,有了充足的资金供给,加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在外部条件上形成了投资率上涨的压力。而投资正是我国经济近几年实现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6、高储蓄率对国民经济的不利作用
储蓄过多自然而然消费减少,会破坏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储蓄与消费密切联系。 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储蓄与消费呈此消彼长的关系。由于大量储蓄存款转化而成的信贷资金被积压产品、滞销商品、库存商品所占用, 引起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减弱, 生产与消费不协调差距加大, 这样不仅抑制了合理的消费, 而且限制了居民的投资方向。
过多的储蓄也不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大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储蓄只有在转化为生产资本增值,才真正发挥了储蓄的作用。银行的风险增加,承担了居民个人资产的全部风险。在目前情况下, 企业发展基本上是依赖于银行, 而银行向企业提供的信贷,其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城乡居民储蓄,表现为银行对居民的负债,居民高债权和企业高债务必使银行经营受到威胁,对于银行来说,由于其资金投向主要集中在目前经济效益欠佳的国有企业,风险性很大。然而正是居民储蓄存款的高速增长掩盖了这种危机,因为高额的储蓄增长使得银行在资金方面有了回旋余地,而一旦因某种原因造成储蓄挤提,银行会立刻出现支付风险。银行储蓄资金是国家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的风险也就是国家政府的风险,一旦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必将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与此同时,高储蓄率有可能加剧个别部门经济过热的趋势。虽然高储蓄率和低消费率通常带来通货紧缩的后果,但由于有大量的闲置资金供给,因而绝不能排除在个别经济部门出现经济过热的可能。高储蓄率的存在,意味着金融机构拥有更大量的储蓄余额需要利用,使得某些已经出现过热趋势的行业仍然可以较轻易地以较低的利率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继续参与该行业的投资,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些行业的过热趋势。例如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就伴随着我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若该行业恰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那么甚至有可能导致全社会全行业通货膨胀的出现。
参 考 文 献
1、李丹/吴岚冲,《金融风暴下的个人理财》,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2.《中学生时事政治报》2010-3-2
3、京翰教育,《公民的个人存款储蓄对国家的作用》
4、孙宏霞/迈夫,《 论高储蓄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02期
5、左相国/琚五七/王小玲,《中国居民高储蓄额成因分析》, 科技创业月刊,2006
6、谷秀娟,《居民储蓄率与金融风险》, 经济经纬,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