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思考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思考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2-02 18:46:30
文档分类: 金融学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思考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4796
目 录
内容摘要……………………………………………………………………………………………3
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概述………………………………………………………………………4
(一)消费信贷定义.…………………………………………………………………………4
(二)我国消费信贷现阶段存在的风险………………………………………………………4
二、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现状………………………………………………………………4
三、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5
(一)政策变动带来的业务风险………………………………………………………………5
(二)借款人征信变化…………………………………………………………………………5
(三)行业机构乱象……………………………………………………………………………5
四、加强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管理的有效策略………………………………………………5
(一)健全我国消费信贷环境…………………………………………………………………5
(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有效发展……………………………………………5
五、结论……………………………………………………………………………………………6
参考文献……………………………………………………………………………………………7
内 容 摘 要
消费信贷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消费方式,在我国,其用于启动消费市场,扩大国内需求。然而相较其他发达国家消费信贷的发展,我国还较为落后。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起步,但发展较为快速。同时,消费信贷业务以50%的速度每年持续可快速增长,越来越受到国内商业银行的重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消费信贷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该项业务所存在的问题与一些风险也逐渐显现暴露出来。
本文首先介绍了消费信贷定义及现阶段存在的风险,通过对我国消费信贷现状的阐述,找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加强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消费信贷;消费信贷风险;消费信贷业务管理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思考
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概述
(一)消费信贷定义
消费贷款也称消费者贷款,是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以消费者信用为基础,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置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商业银行陆续开办的用于自然人(非法人或组织)个人消费目的(非经营目的)的贷款。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是国有商业银行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适应金融体制改革、适应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一系列全方位变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的个人与银行单向融资的局限性,开创了个人与银行相互融资的全新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我国消费信贷现阶段存在的风险
1.信用风险
消费信贷的信用风险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它是指因个人消费者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还款责任所造成的风险,是指借款人或其他当事人不按照协议履行合同导致贷款不能按时收回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来自借款人的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
2.流动性风险
消费信贷,如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等主要贷款品种,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贷款,且是中长期贷款,因此流动性较差。而多数消费信贷的期限较长显现器还未出现,因此未来风险将会慢慢呈现。
3.抵押物风险
目前财产抵押是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次要还款来源,如果贷款人员不能如期归还向银行借款的金额那么到期后银行可以按照合同规定自行处置抵押的财产。然而,很多时候,抵押物可能会因各种自然、人为灾害或周围经济等种种不可控的因素的改变而造成价值下跌甚至灭失。同时我国是交易市场不是十分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手续费昂贵步骤复杂,银行不能够及时在有效价值内及时抵现从而导致价值的下降最终导致银行的经济损失。
二、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现状
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的消费观等原因,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过程十分缓慢。1997年我国消费信贷总额为172亿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0.23%。为应对当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政府制定和实施了扩大内需的政策。为了启动民间消费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来进行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力度加大的鼓励。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两项重要文件:《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和《关于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1999年又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正式要求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面向广大城市居民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二十世纪年代末,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我国居民消费信贷余额为30.94万亿元,是2006年的329倍。随着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不断扩大也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种类也不断丰富起来,比如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学消费贷款、个人旅游贷款等。2018年一季度末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住房消费信贷余额为30.49万亿元,占居民消费信贷余额总额的近90%,其年增长率约68%,目前在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类型中占据主导地位。住房贷款年平均增长率约68%,汽车贷款平均增长率约为60%。消费信贷业务受到银行越来越多的重视,是我国银行一个新的利润来源方式。消费信贷品种也随之越来越多,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往房、汽车、耐用消费品、个人旅游、家庭装修、助学等;信贷工具多样化:包括信用卡、房产质押、其他资产质押等方式。
三、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政策变动带来的业务风险
从实践来看,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各项信贷业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法规。当国策走向变化时,银行之前进行的业务若与新政策不相符,则业务无法正常实施,这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一种风险。比如,商业银行与某建筑企业签订了消费贷款协议,若工程项目建设到一半时,政策突然变动,要求商业银行禁止给企业大量贷款,此时会出现何种状况呢?建筑企业可能无法正常进行工程建设,已建部分就此搁浅。由此可见,政策的变动对银行、企业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借款人征信变化
借款人个人的信用,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商业银行的发展,向银行借款时对借款人需有资格上的要求。然而,实践中,很多借款人因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导致其信用“形式上”的改变,这在实践中也是不可避免、时常发生的现象,借款人在借款后因突发状况而无法及时偿还,就会造成风险隐患。
(三)行业机构乱象
从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现状来看,提供消费信贷业务时,多依赖中介机构,这也是一个风险隐患。比如,银行为房地产商提供消费信贷业务时,开发商因违背按揭协议而延期交房、无法得到认证或者私自挪用公款等,对银行造成严重的影响。
四、加强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我国消费信贷环境
1.完善社保制度。对于城乡这一“新消费市场”而言,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应当注重配套、健全的保障体系。同时,还应当加大社保基金监管力度,让人民消费无后顾之忧,以此来优化消费信贷环境。
2.完善信用机制。个人信用评估系统的建设,是非常重要和由必要的,信用征信账户可以客观描述个人信用状况。实践中,应当对客观数据科学评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结果的公正性、公平性。此外,对于那些信用相对较低的一些消费者而言,应当建立惩罚机制,对失信消费者应当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处罚机制。从处罚方式来看,除做出经济制裁,还应当借助舆论功能公示,从而使失信者无法立足社会。
(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有效发展
1.提高消费者的良好信贷意识。对于消费信贷产品而言,目前在国内依然是一种金融新产物,广大消费者对消费信贷的了解以及认知还比较低。在该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应当加强重视,对所提供的消费信贷产品进行全面的解读,提高其说明力度,并且要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建立客观、理性的消费信用理念,不能因银行提供信贷产品而使得信贷产品被盲目应用。银行在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指导员,指导和帮助广大消费者,量入为出,树立客观的消费观念,这样可以有效保护银行消费信贷产品以及资金的安全可靠性。同时,金融机构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倡导守信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营造一种守信的消费氛围;对消费者进行培养,使他们树立信用至上意识和消费理念,做一个有诚信的公民。
2.建立个人信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和健全的个人信用机制,是现代商业银行加强消费信贷风险管控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们应当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统一的个人信用系统,为个人信用建立档案、设等级,为居民设资信账户,其中包括该账户的姓名、文化程度、年龄以及职业和婚姻状况等个人信息;同时,客户的金融信用记录、纳税信息等相关资料,为银行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建议立法机关不断加快征信方面的法律建设,并进一步规范征信机构的操作,保护好征信报告中的个人隐私,处理好征信报告应用过程中的异议,从而为个人信用管理机制的建设提供保障,做到有章可循。
3.完善担保制度。实践中,我们应当不断健全和完善担保制度,增加个人消费信贷方面的管理条款。同时,还要积极培育规范二级市场(抵押品),并且适当提高贷款抵押物变现能力;借鉴西方国家消费信贷经验,由相关部门牵头组建担保公司(消费信贷),并为消费者的长期信贷提供有效的担保,从而促进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增加借款人偿贷能力及其确定性,建议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借款人在消费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需购买保险,从而使消费信贷风险能够有效转嫁,大大降低了银行消费信贷风险。
4.简化消费信贷手续,缩减中间审批环节。针对实践中消费贷款环节多、手续繁琐等问题,相关部门应当适当简化业务操作程序,最大限度地合并、缩减贷款程序。比如,邀请其他部门进行驻守合作,并对申请办理消费贷款业务的相关人员进行全方位服务,从而使他们能够满意而归,以此来激发消费者的消费贷款信心和积极性。
五、结论
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宏观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需要商业银行有科学的风险防范体系,任何一个方面的差错,都会影响消费信贷的发展。目前我国在消费信贷的宏观环境方面已有了一定的改善,全国范围内的个人征信系统已初步建立。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有效控制,从而才能保障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继续、健康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郑金辉.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对策分析[J]. 商业经济,2015,18:92-94 
[2]孙洁.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D].西南大学,2016
[3]李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与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4]黄霏菲.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J]. 科技信息,2014,18:467-469.
[5]王飞舟.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 金融经济,2014,10:61-63.
[6]刘桂平.“美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与防范”,《银行家》,2014 年第7 期
[7]于恩杰.《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商业研究,2017、[9][8]乐林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金融研究,2016.
[9]沈健宇.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
[10] 聂广礼、成峰. 商业银行的信贷组合管理——基于我国上市银行信贷投向的分析[A].《现代经济探讨》.2016年第8期.
[11] 朱瑞莹.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定价分析.[D]. 东北农业大学.2014.
[12] 黄新铭.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体制性偏好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5.
[13] 汪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D].安徽大学.2016.
[14] 刘远亮.基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及其防..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