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中小企业存在的困境及解决的途径

中小企业存在的困境及解决的途径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2-02 18:40:00
文档分类: 金融学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中小企业存在的困境及解决的途径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6856
目 录
一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二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困境
(一) 法律困境…………………………………………………………………………………………(4)
(二) 政策困境…………………………………………………………………………………………(4)
(三) 自身困境…………………………………………………………………………………………(5)
(四) 案例分析…………………………………………………………………………………………(5)
三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途径
(一)健全法律法规…………………………………………………………………………………… (5)
(二)优化政府政策…………………………………………………………………………………… (6)
(四) 提高自身能力……………………………………………………………………………………(7)
参考文献 …………………………………………………………………………………………………(9)

内 容 提 要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疑难问题。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必须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银行业的垄断,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滞后,政策和法律的不完善等等。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入手,通过实际调查反映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分析形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实情,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体制性、政策性及操作性障碍,研究提出缓解融资难的政策建议和解决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现状; 困境; 解决途径 

中小企业存在的困境及解决的途径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突破瓶颈。
由于我国法律政策和担保体系上的不完善以及中小企业长久以来的自身信用等问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一大难题。融资是投资的源头,难以有效地融资,中小企业就无法进行必要的投资,其后果是中小企业不能及时得到发展甚至无法生存。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要从我国政府的法律政策,担保机构以及中小企业自身下手,全面落实并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意义重大,不但关系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宏观经济全局,如果不能得到合理解决将直接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剖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成因,提出解决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融资需求日益增大,与此相适应,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金融租赁、典当融资、民间借贷以及近年来兴起的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尽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多元化的趋势,但总体来看,直接融资准入门槛高,能够通过上市或者风险投资渠道获得资本的企业有限,民间信贷需要民间信用体系和文化的支撑,目前在我国并不规范,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仍很狭窄,其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外部融资比重过低,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
企业只靠自我积累进行融资将影响自身的发展规模,但是缺乏自我积累机制,高度依赖银行信贷,将会出现资金的严重不足,对利率、价格等经济参数反应不敏感,企业也不可能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部分中小企业仍存在产权不明晰、缺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思想观念仍停留在“用别人的钱办企业”的阶段等问题,缺乏自负盈亏、自我积累的意识,部分企业仍存在“重分配,轻积累”的思想。
企业自身的原因造成银行的惧贷心理,加之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较高,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且由于我国担保体系不够完善,中小企业缺乏抵押资产,因此难以通过抵押贷款获得资金支持。另外,央行宣布自2006年11月15日起进行年内第三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至9%,此举将直接减少商业银行放贷能力,这无疑是在望梅止渴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雪上加霜。
二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困境
我国中小企业众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融资困难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而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因素。
(一)法律困境
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障,目前只是按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分别制定政策法规,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中小企业立法,造成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纵观我国证监会制订的大量融资政策,在这些政策中,国有企业一般享有优先进入资本市场的特权,使上市成为专为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服务和“脱贫”的工具。而对非国有企业而言,上市的门槛过高。根据《公司法》规定,发行股票须经证监会核准;发行公司债券亦须审批,其资本金要求显然对于非国有经济来说太高不可攀,财务会计报表的要求也难以做到,因此现行的法律未为非国有经济提供在市场融资的有力保障。
(二)政策困境
我国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布局不匹配,政策力度不强。为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一律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战略,大规模撤并基层网点,上收贷款权限,使那些与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同时,政府对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有待创新,银行自身在机构设置、产品设计、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都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我国已经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每年只安排10多亿元,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而针对个人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全国也只发放18亿元,相对于中小企业的巨大资金需求,只能是杯水车薪。
(三) 自身困境
中小企业自我约束能力有限,由于规模小,所以,决策快、效率高,所谓船小好调头,这是其有利的一方面。但同时中小企业权力过于集中,决策者一般个人色彩较浓,这样的决策由于缺乏约束,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冒险性,从而造成资金紧张。具体表现在:一是资金使用的计划性不强。二是产成品占压资金过大。由于中小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随意性较大,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的积极性。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加之关联交易复杂,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资信度不高。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银行常常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贷款的交易和监控成本高且风险大而不愿放款。近年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32.1l%,比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15.7个百分点,贷款质量较差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四)案例分析
就我县(兴县)来讲,我县在2011年共有中小企业386户,其中,工业企业124户,建筑业13户,第三产业78户(其中涉煤企业42户)截止2018年1月31日一共有中小企业共171户,其中:工业企业93户,建筑业6户,第三产业72户。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只有41户。在这7年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因融资困难,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资金运作不畅,特别是在2012-2015年经济低迷期,山西的主打产业就是煤的发展,近几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等原因导致煤炭市场一直处于下滑状态,致使这些产业大部分最终走向覆灭的结局。
其中有一家企业“亚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2011年是全县中小企业中规模比较可以的一家涉煤企业。只要从事洗煤等产业。由于他想扩大经营范围,故像我行贷款500万,在经营了一年后2012年正赶上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号召新能源替代煤等资源,致使他投资进去的500万还没见到回报就夭折了。他再像我行贷款时,我行经过评估,发现他的资产小于负债,出于资金安全考虑的角度,我行回绝了他的贷款请求,他又向社会小额融资,但是人都是现实的,应了中国那句古话“树倒猢狲散”大家看他的企业慢慢出现了资金链的断裂,也都不敢给他融资。最后导致他的经营出现资不抵债。最终破产。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就是典型的“用别人的钱办企业”的问题,缺乏自负盈亏、自我积累的意识,导致银行的惧贷心理,加之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较高,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且由于我国担保体系不够完善,中小企业缺乏抵押资产,因此难以通过抵押贷款获得资金支持。
三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途径
为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应该高度重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切实采取相应措施。
(一) 健全法律法规
1.建立专门法律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所需要的资金缺口也是越来越大,如何从制度层面和法律层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国家应尽快制定《中小企业融资法》、《担保基金法》、《风险投资法》等法规减轻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专业化金融服务。反对大企业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垄断,同时取消上市公司的指标分配办法和上市额度等限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
2.完善相关法规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资金缺乏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为此要完善如下法律法规:完善资金扶持的社会服务体系法规、金融服务体系法规、信用担保体系法规及宣传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同时注意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等秩序规范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通道的顺畅。首先,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改进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开展授信业务;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拓展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业务;放宽融资租赁公司的准人条件,支持开办融资租赁;开展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支持中小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投资和使用国外贷款。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发挥典当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其次,要落实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财政资金渠道、执行机构及管理办法。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在完善现有中小企业板块基础上,适时启动创业板市场板块。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探索债权融资方式。通过税收政策支持开展创业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了,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
(二) 优化政府政策
1. 制定优惠政策
拓展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种类和范围。应根据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动的特点,推出灵活的、多样化的结算工具,畅通汇路,为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工具。应尽快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托收承付、汇票承兑与贴现业务。另外,还应利用金融机构网点众多、占有信息量大的行业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商机、经济政策、经营与投资决策咨询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其他方面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大其资金来源,在政策上给予积极且持久的扶持与倾斜,并逐步实现其在融资方面与大中型企业真正的“国民待遇”。中央银行可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和发行金融债券等形式对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予以支持;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简化审贷手续,完善授信制度,扩大信贷比例等。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积极依托城市商业银行网络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转贷款业务,并对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行再担保。切实做好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优惠政策的实施。
2.扶植重点企业
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融资实行减税、贴息、补贴等优惠政策。以调动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针对中小型企业量大面广,布局分散的特点,政府实行分类指导。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点,特别是在解决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就业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应着重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通过搞活地方金融机构,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产品有销路,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优先扶持。
3.鼓励优胜劣汰
近年来,中小企业数量剧增,使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拨款分散,政策无法高度统一。减轻政府部门的压力,鼓励优胜劣汰,采取适者生存的竞争性措施已是必然。针对中小企业目前的融资困境,我国应尽早推出创业板,让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此外,还要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对于那些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不失为一条出路。借经济增速趋缓和“金融危机”之机,从主观上和客观上对中小企业优胜劣汰,不失时机地让好的中小企业利用当前形势提升品质,做大做强,增加抗风险能力,让不好的中小企业自然淘汰,尤其是一些低附加值、高成本、高耗能的企业。这部分企业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但产品附加值却很少,企业未来发展空间本已非常有限,早点淘汰,更有利于改善经济环境,使国家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补贴相对集中,达到舍次求好,舍小保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大的问题,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
(三)提高自身能力
1.增强信用意识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资源短缺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极为突出。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融资支持,必须增强信用意识,重塑还贷形象。中小企业的良好信誉形象在融资成功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可以建设诚信文化,凝聚诚信精神,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中小企业应注重自身信用建设,大力提高自身信用水平,增强信用意识,靠自身的综合水平、经济实力和良好信用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公众,取信于银行。积极加强与银行的信息沟通,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从而客观而准确地判断企业的信用水平,提高信贷成功的几率。同时,银行还能对企业进行有效地监督,防止错误投资,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2. 规范财务制度
要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就要着重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素质和水平,合法经营,明确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使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以明确责任,防止舞弊。此外,还要明确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和审批人的权限和责任,规范各项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明确经费支出的范围和开支标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经费开支,杜绝浪费和做空财务。加强实施内部监督和控制,保证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中小企业要时常与银行沟通,向银行透明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增强企业人员集体信用意识,严格把住公司财务报表这一关,向银行提供的最真实的情况,以此重塑中小企业的信用形象。
3. 推动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自身要加强对外开放,扩大内需,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合法经营,规范管理,引进先进设备,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规范行为,提高社会影响。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自身和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提高企业自身规避风险的能力和竞争能力,稳固发展,长久经营,在带动当地地方崛起的同时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总之,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刻不容缓。我国应加快对中小企业融资相关法律的建立和担保体系完善,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的能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正常的资金融通体系和渠道,完善我国政府的资金扶持政策体系,让中小企业能够安定的发展,以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飞跃!
参 考 文 献
【1】邵忍丽.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J].经营与管理,2009,(03) 
【2】刘斌.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4) 
【3】张晓春.探析民间融资的发展[J].经济师, 2010,(06) 
【4】焦聪.经济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应何去何从[J].中国集体经济, 2009,(13)
【5】马静婷.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0,(08) 
【6】钟纯.浅议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融资——基于首次试点的6家中小企业案例分析
【7】 陈丽金.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和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06) 
【8】尹珊珊, 谭正航.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复苏与民间金融阳光化[J].时代金融, 2009,(11) 、
【9】宁丹.略论国内中小企业融资与发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04) 
【10】崔燕.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文献综述[J].知识经济,2010-03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关于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