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摘要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稳定性差,经营风险大
政府支持不够
(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四)民间融资活动较难且风险较大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的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完善自身发展,降低经营风险
政府建立相关政策制度
金融机构放款信贷政策,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重视
(四)提高民间融资活动的质量,降低融资风险,充分利用闲置资金
四、结论
内 容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占据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政府、银行三方的主要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高风险、缺少抵押品及管理体制落后等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历史悠久,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归结到企业自身经营状况、金融机构的放贷成本以及政府职能部分的监管,因此,如何降低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引导银行资金进入中小企业,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中小企业资金使用活力,加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就成为解决中心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文章就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展开分析,介绍了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融资现状,然后对融资难的问题表现的成因做出分析。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双重牵制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融资过程举步维艰。资金缺口和税务重担使得企业经营运转负荷不堪。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影响经济走向的要素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虽然政府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但通货膨胀、房价泡沫化等问题仍冻结了部分市场流动资金,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一)中小企业稳定性差,经营风险相对较大
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要金融机构在资金上的支持,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运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经营风险也相对较大,融资过程如同雪上加霜。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上的纰漏和经营方式上的不妥,滋生了账目不清,企业信用过低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依然被部分金融机构拒之门外。中小企业融资过程的重视和发展将对我国经济起到促进性作用。首先,大部分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市场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对企业自身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对市场变化情况没有精准的把握,并缺乏一定的风险预警能力。其次,中小企业内部相比于大型企业而言缺乏明朗的企业管理制度,财务状况漏洞重重,加之部分企业的信用度较低,不良债务多且偿还能力低,导致银行大批资金外流。因此,中小企业风险性大、稳定性差的固有问题,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程度。
(二)政府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
中小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了国家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和支持。然而由于法律政策上的不完善以及国家在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局面得不到有效的改善。首先,我国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融资法律制度。《中小企业促进法》虽然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指导性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用性不强。且在企业融资方面,我国法律的可实施性存在不足和缺陷,国家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上鼓励方式和救济方面法律的缺失,为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过程埋下了隐患。其次,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不足。中小企业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提供者,却不能与大企业享受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同等优惠待遇,这在融资困难的背景下更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因此,政府如何利用政策和法律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难问题的窘境成为当下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之一。
(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足
金融机构作为中小型企业的重要资金提供方,却对中小型企业融资过程不够重视。首先,在贷款资金业务办理问题上,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发展历史悠久、根基稳固的大企业。部分金融机构在根本上对中小企业存有偏见,认为中小企业风险性过大,信誉能力不足,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其次,银行在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数额上做了限制,导致中小型企业的资金处于吃紧状态。第三,目前支持中小型企业信贷业务办理的主要金融机构都是中小型金融机构,比如农村信用社、城镇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等。此类银行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能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数额也极为有限,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资金来源依然无法跳出资金吃紧的怪圈。另外,金融机构繁琐复杂的审核过程也使得中小型企业在应对经营危机问题之时不会将其作为解决资金难题的首要选择。
(四)民间融资活动较难而且风险较大
民间融资不等同于高利贷,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民间融资聚集了大量闲置资金,并将其应用到企业运营管理中,既能解决企业资金链吃紧的现实问题又提高了闲散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多方受益的最终目标。民间融资虽然审核时间短,资金到位快,能暂时性的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燃眉之急。近年来,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连带民间融资的市场空前放大,我国的民间融资也在不断地进步。目前我国的民间融资的规范性较强,签订书面合同和正规借据借贷的过程和书面文件也在逐渐正规,而且大部分书面合同中涉及到的条款内容有着很大的改进,合同内容更加完善,在借贷双方姓名、金额、利率、期限、违约责任、罚息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约定和细节性的规范处理。此外为降低存在于民间融资中的风险,保证、担保、抵押等融资方式的借贷份额也在不断地上涨。然而由于目前大的融资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民间融资的法律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民间融资风险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民间融资的危险性在于小的改动就会影响整个大局,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特别是我国在民间融资方面还没有相对完备的法律,中小企业还不能将其作为融资的重要渠道。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的政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完善自身发展,降低经营风险
1.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存在很多纰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度。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状况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首先要求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保证企业内部运营有条不紊,这会间接制约到企业内部财务状况是否公开透明。其次企业内部在产品结构上的不断深化改革,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也会成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限度的考核条件之一。我国中小企业由于经营模式、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纰漏导致了其生产运营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也成为银行方面不愿向其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
2.为扭转这一局面,首先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管理上引用先进的管理机制,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和生产问题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尤其在财务方面一定要做到公开透明,在管理制度上向国有企业和外资等大企业看齐,及时学习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制度,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改进而不是生搬硬套。其次企业应该对市场走向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把握,这就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根据市场做出适当的调整,并对紧急风险情况的发生有一定的应急性措施和方案。第三,企业应该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规避风险和风险嫁接机制。并且中小型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定向培训,为企业的发展培养打造一支工作效率高、经营管理经验丰富、风险管理嫁接手段高超的优质团队。企业内部的不断努力从根本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政府建立相关政策制度
1.中小企业作为政府的收入来源之一,在某些政策上却没有享受到一定的优惠。加之经济变动较大的市场体制和税务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上步履维艰,负荷过大,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难的僵局。
2.目前金融机构在中小型企业贷款问题上审批过程繁琐,审批手续严格且时间过长。通常中小企业的信贷办理业务从提出申请到资金审批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担保、抵押、登记、评估等环节的审核不能及时解决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为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关怀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僵局,在税务上可以放宽期限,给中小型企业喘息的机会。保证其企业内部资金链持续流动,创造后期利益。同时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相互合作,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谋取更多的销路,通过中小企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整体提高。其次我国政府也可以针对金融机构制定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其在有利可图的前提下积极响应国家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三)金融机构放宽贷款限制,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重视
1.金融机构应适当消除对中小型企业的偏见,重视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办理业务,在融资问题上做到大小企业一碗水端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的贡献不可替代,中小企业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中小型企业规模的扩建和数量的增多无疑为融资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空间,因此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金融机构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标准,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支出部分,实现共赢局面。
2.首先,金融机构的审核评估制度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审核评估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评估的概念定义不清给审核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也拖长了审核时间,无形中提高了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门槛。银行在批准企业贷款的申请时往往需要一个漫长时期对企业进行审核评估,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较为漫长的融资过程不能解决燃眉之急,不得已将希望寄托于民间融资机构。其次,金融机构应重视企业融资项目本身的发展前景。金融机构在审核过程中更侧重于对企业历史资金流量和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统计和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评估,往往忽略了企业融资项,目本身的发展前景。针对这一情况,金融机构在融资问题上要补充原有的参考指标,融资项目发展前景,企业历史资金流量,未来净现金流量,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都成为融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打破存在于审核过程中的局限性因素。再次,大多数金融机构的考核因素正是中小企业相比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的劣势之所在,这种评估制度的不公平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限制了金融机构从融资项目中分一杯羹。因此金融机构应该从根本上消除对中小企业的偏见,放宽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政策,重视针对于中小企业的放贷业务。在融资难的大背景下,避免让税收问题和资金困难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需要不断的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降低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四)提高民间融资活动的质量,降低融资风险,充分利用闲置资金
1.民间融资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银行发挥的作用,与银行关系互补,解决了经济市场体制下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填充。民间借贷的优势在于其相比于传统银行借贷要更灵活、简捷、快速。民间借款简而言之就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协议借款,手续简单,流程简洁,资金到账快,因此成为中小型企业遇到突发情况的首选。民间借贷的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在满足借贷双方需求的同时,又对市场的资金流向起到了引导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民间融资应运而生,通过“融资联保”抵押贷款、相互担保、高利贷款等方式促进资金流动。
2.随着民间融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建立明确的民间融资市场的制度势在必行。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建立一个资金流向透明,解决方式正规的民间融资市场成为提高民间融资活动质量的关键。因此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需要企业自身不断优化改进,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金融机构进行重视和规范民间融资制度等方面人手。改善当下的融资制度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专业人士对当下局势进行解读,深化研究融资项目涉及的相关理论,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的难题。
四、总结
目前国内诸多金融机构由于风险性、信用等因素的考虑对中小型企业的借贷受理金额和业务办理数量非常有限。资金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发展需要足够的流动资金来维系,而资金上的短缺,成为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限制条件。由于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建设等工作的缺失,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频频受阻不畅,成为限制中小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资金上的不足,加上税务上的支出使得中小型企业负荷过大,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要想解决融资难问题,首先,学习西方国家发展的融资机制,不断的提高完善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其次,政府在政策上加强中小企业扶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运营生产中的融资难题。最后,金融机构也需要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同时构建科学严谨的民间融资的市场规则,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
参 考 文 献
朱雪芹,李仁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27):83-85
李华威,张忠慧.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3):142-143
潘煜双.我国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现状研究——以深交所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数据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4(5)
林佳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的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9):105
郭原.中小企业成长性与融资结构和研发投入的关系[J],品牌(下半月),2015(12):143
潘洁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50
[7】董振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62-63
[8】苏子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9):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