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绪论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概述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
影响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对银行内部理财业务的配套支持及对策分析
结束语
内 容 摘 要
理财业务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称谓,欧美国家通常叫金融规划服务或资产管理业务,香港和台湾通常叫财富管理服务。之所以称其为理财业务,主要源于2004年中国光大银行向银监会申请在国内第一家开办该项业务,不但要办理,还要有理性,理性地防范风险。所以我们把它叫“理财业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理财产品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因此理财产品的发展也更受人们的关注。时至今日,国内各家银行拓展中高端理财业务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滞。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各大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个人理财品牌,并在高端客户市场喝金融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
关键词:
银行 理财 发展趋势 现状 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各大银行近些年在业务能力的创新上大下力度,银行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新热点,跨行业、跨市场的理财产品日益丰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幅回调,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遭遇重创,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尽管经历了较为严重的“监管风暴”,但凭借其稳健、多样化等优势,收到投资者的追捧,成为资本市场弱势下的资金避风港。银行理财业务连通了宏观金融政策与微观银行主体,不仅深刻地改变了银行自身的发展路径,也对国家金融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对目前银行理财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建议。
银行理财业务概述
银行理财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理财业务是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理财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子长管理等专业化服务的活动。国际上成熟的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
理财业务的本质特征是个性化、组合化、综合化。现代理财业务是银行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客户或者客户群的金融服务需求,讲客户关系管理、财务规划、资金管理、投资组合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形成的综合化、个性化的一种服务方式。她的本质特征是个性化、组合化、综合化,即针对特定客户群体个性化的金融需求,通过多种金融工具与交易方式的组合与创新,实现银行服务方式的经营模式的综合化。
银行理财产品的现在及特点分析
金融时报年报显示,2008年工行境内销售各类个人理财产品19373亿元,比上年增加8186亿元,增长73.2%。其中,全年个人银行类理财产品销售额首次突破亿万元大关,达1342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7倍,在同业内的表现遥遥领先。中行发售结构性理财和委托理财产品565款,人民币理财积极创新,外币理财业务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建行发售“利得盈”、“乾图理财”、“建行财富”等各类理财产品共计910期,发行金额4289亿元,较上年增长3636亿元,增幅55.7%;其中全年销售的个人理财产品3838亿元,是上年的5.17倍。
2008年,针对股票市场低迷、客户理财需求变化的趋势,各家银行及时调整银行类理财产品研发策略,收益稳定的避险型理财产品成为主流。工行去年加快了投资于票据、债券、信托贷款等工具的低风险、收益稳定型理财产品推广步伐,适时推出了“灵通快线”超短期理财、票据投资理财等新产品。中华则推出23期183.40亿元的中银货币市场增值理财计划,重构“中银平稳收益理财计划”。
就银行将理财业务的重点转向风险较低、收益稳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和短期理财产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2008年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虽然没有延续2007年的火爆,但是针对资本市场低迷、个人客户理财需求变化的趋势,银行调整了理财产品结果,转向收益稳健型产品,使个人理财业务维持了较好的增资势头。2009年,避险型理财产品仍将是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主流。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迅速发展要追溯到2004年8月,那时候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中国的股市也逐渐回暖,因此也为理财业务开拓了较好的市场环境。随后的几年中,理财产品的成长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全国90多家银行不通程度上都开发出本行的理财产品,产品种类的领域也是各有差异,这些都是给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客户在基本存款稳定的情况下,不妨把一部分闲散资金投入理财,进行资金的最优化利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理财的机构多种多样,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私企银行,以中农工建交五大行为领导的国有商业银行拥有较多的理财产品,在全国督地的分行也是占到了所有银行的76%,但是能够进行理财业务办理的并不只有银行类金融机构,还有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以及一些涉及投贺咨词,投资理财项目的个体或者集体企业,都在抢奇理财产品这块大蛋糕。
乡镇商业银行兴起迅速,伴随着的理财业务也如火如,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教育程度也改普地越来越好,人们开始关注理财,因为置金在账户里放着,活期存款或者短明定明存款的利率非常低,相比较之下,理财产品的众多优势被大家认可,人们意将钱交给信托机构,用他们专业的知识去理财,同时人们也加强自身的学习,以便能够在众多银行理财产品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交易量显著増长,上市公司的流动资金非常大,如果将理财和股指期货、可转换债券、黄金白银价格、汇率结合起来,就能够为自身创造更多利益,信托机构的发展也离不开上市公司,优秀的理财方案如果得到公司童事会的认可,那么就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
影响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仍然以产品销售为中心,还没有过渡到以客户为中心,业务仅停留在产品上,尽管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品牌,也纷纷建立理财中心,但它们的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仅是储蓄功能的扩展和最初级的咨询服务,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缺乏个性化服务。绝大多数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出发点,是将其作为优质营销服务的手段。影响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以下方面:
居民现代金融意识不强;
分业经营制约业务发展;
其他机构分流理财业务。
银行理财业务经营发展过程实质应该是从过去的依靠物理网点资源转变为依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实现规模、质量、效益三方面动态协调和优化平衡的过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用创新思维构建银行的核心业务模式,因此,建议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丰富产品设计,转变经营观念;
加大创新力度,拓展理财业务品种;
科学设计理财产品,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营造正确的监管引导;
提高服务质量,分层次细化服务。
未来发展趋势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实体经济也遭受侵害。全球证券市场大幅下挫,外汇市场剧烈震荡,商品市场同样未能幸免,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衰退,各国为拯救金融体系和刺激经济增长纷纷出台政策措施。
多样化投资:我国大多数的理财产品都是采用信货理财,虽然流动性比较差,但收益还是比较稳定的,深受投资者的喜爱,零八年以来随着股票、基金、债券等收益的减少,再加上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股票和证券也慢慢进入了低谷。
个性化投资;美国的次货危机给各个理财产品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风险,投资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稳定的投资产品,收益固定风险小,银行对市场分析又是格外的细心,在产品设计阶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风险放在首位。
规模化投资:从收益上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众多,这一切都是由于先前的产品基数低,随着技术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业务的成熟,银行将更多地去关注理财产品的质量以及规模的良性发展,而非一味副收益产品数量。
结构复杂化投资;同业理财产品的逐步拓展,将原有外资机构和中资商业银行之间的“银银”合作模式映射到国内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同业理财模式,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逐步尝试,产品的稳健与否并不在于是否参与了高风险资产的投资,而是在于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另类投资的逐步兴起,艺术品和饮品已逐步进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投资视野,未来的低碳概念、不动产和自然资源的投资将会成为下一个热点。
加强对银行内部理财业务的配套支持及对策分析
理财基础资产的管理,银行理财业务不仅仅包含各种类型的融资类基础资产,还包含债券。票据、债券等各种基础资产,我们应建立不同类型的理财基础资产的准入标准及前期尽职调查要求、审查审批所需的相关资料,明确对融资资金流向的监管和后续管理工作,也包括后续跟踪的频度、检查方式及检查内容等。
对不同类型的理财业务分别制定各自操作规程,根据个理财产品的特点为其定制一套细致的操作规程,建立理财产品的创设模式、相关信息披露、续存期的管理、文本合同、会计核算等全部流程的操作规范,保障我们的理财产品业务能够有章可循,业务操作流程统一规范。
全行把理财业务纳入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的检測范畴,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根据银行的风险容忍度设立理财业务的各类风险监控指标,制定所相应的风险分类、资本限额管理方法,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监測预警,能够及时发现并控制风险。同时也要加强对同一融资主体的信用风险管控,严格审核融资人通过表内授信审批、自营投资、代客财务管理、投资银行、融资租赁等不同审批所获得的融资额度,监控额度使用状况,防范融资人过渡融资的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银行主动营销意识缺乏;产品目标市场细分不足;理财产品层次有待提升;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信息支持系统不适应业务发展;银行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缺乏高素质的理财队伍等。
从八个方面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首先,从宏观环境看,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整体国民的理财知识水平及理财意识,加快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以及加快完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第二,认为商业银行应积极宣传和主动营销银行理财产品:第三,认为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产品目标市场的细分:第四,认为商业银行应提升理财产品层次:第五,认为商业银行应增强产品差异化程度;第六,认为商业银行应提升产品信息支持系统:第七,认为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和信息披露:第八,认为商业银行应加强理财人员的培养。
结束语
本文粗略地阐述了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的业务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商业银行推出个人理财产品具有较大的优势。其次,个人理财业务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而兴起的,个人理财业务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新兴的业务,此时对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周荣芳,银行理财产品的存款替代及利率市场化,中国金融
2011.15
陈晖,监管力度逐增强下的银行理财市场发展,観行家,2011.12
方曦,关于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若干建议,现代经济信息,2011.20
黄春玲,2011-2012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分析,银行家,2012.02